第886章 冬天打雷,不是好兆头啊!(2 / 4)
反感。
开始的时候,洪承畴还以为杨嗣昌真的有几分本领呢,没想到,杨嗣昌听说福王被杀,马上就心理崩溃了。这样的家伙,怎么能担当大任?不过这样也好,只要他知道害怕,知道生命的宝贵,他就会谨慎的和自己合作,将福王的死讯掩盖下去的。
对于串通掩盖福王的死讯,洪承畴最担心的,就是两个人。一个是杨嗣昌,另外一个则是史可法。杨嗣昌是崇祯皇帝重用的人,崇祯皇帝对杨嗣昌,屡屡越级提拔,简直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洪承畴怕他一时“深感皇恩浩荡”,又或者是分不清其中的厉害关系,就将事情的真相捅给了皇帝知道。
史可法则是个愣头青,不懂得人情世故,直来直去的,一点都不懂得转圜。福王的死,只要是人,都知道不能轻易的捅出去,可是史可法不在其中。这家伙,从来不怕承担责任。
现在,杨嗣昌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就差史可法了。好在,史可法的身边,有王坤这样的老狐狸在。对于事情的严重性,王坤肯定是清楚的。因此,除非是史可法单独上奏,否则,两人的联名上奏中,不可能明确的提到福王的死讯。
难得啊,真是太难得了。大明朝的高官,好像从来都没有这么齐心的时候。以前,他们几个,总是你拆我的台,我拆你的台,谁也别想有好日子过。但是,张准将福王给杀了,他们反而空前的团结起来了,真是一个怪胎。要是大家以前就这么团结的话,还会有今天吗?可是,如果福王不死,他们会团结吗?
“笑话。”
“天大的笑话。”
洪承畴自嘲的对着滴水檐外面自言自语。
相信张准这个时候,一定在旁边悄悄的偷笑吧。他打破了洛阳,杀了福王,抢走了无数的财富,可是朝廷官军的反应,却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仿佛是默许张准这样做似的。在暗自偷笑的张准面前,洪承畴感觉自己,简直就是一个小丑。
可是,他有什么办法呢?他要是不这样做,就等于是将自己的脑袋,送到崇祯皇帝的屠刀之下。做小丑,总好过人头落地,还要背负一辈子的骂名吧。再说,要杀崇祯皇帝真的问斩自己,洪承畴感觉自己,实在是太冤枉了。
福王的死,洪承畴自认,自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绝对不是主要的责任,更加没有到被逮捕下狱,甚至是满门抄斩的地步。可是,他的想法,有用吗?关键还是崇祯皇帝的想法。
崇祯皇帝要是将责任都归咎于他,他也只能是无奈的被动挨刀。想要不被动的挨刀,只有脱离崇祯皇帝的控制。换言之,就是换一个新的东家。
“不不不,我怎么能这样想呢?”
脑海里蓦然冒出更换东家的想法,让洪承畴感觉大汗淋漓,心头沉重得几乎要喘不过气来。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可怕了。作为朝廷的重臣,他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
忽然间,洪承畴转过头来,看着深深的中堂。在中堂的正中,端端正正的摆放着一把古朴的长剑,剑穗是金黄色的。这就是崇祯皇帝一个月之前才赐给他的尚方宝剑。当日赐给尚方宝剑的情形,洪承畴还历历在目。
当天,也是在潼关这里,洪承畴接到来自京城的诏书,他急匆匆的来到大门外时,送诏书的刘太监已经飞驰来到。按照通常惯例,皇帝的诏书交给内阁派官送来就行,用不着由宫中司礼监直接派太监送来。但崇祯对臣下一向多疑,纵然是对忠心耿耿、勋劳素著的洪承畴和孙传庭也不十分放心,所以他派了一名亲信太监捧诏前来,以便看一看将士们是否肯实力作战。
洪承畴偕众文武分两行跪在大门外边,刘太监跳下马,从背上取下黄包袱,捧在手上,由中间甬道昂然而入,穿过仪门,走进大堂,站立在匆匆摆好的香案正中。洪承畴率领众文武赶快跟着进来,重新跪下。
刘太监向众人说道:“洪承畴、孙传庭听旨,其余文武官员退下!”
等众文武退出以后,他打开黄缎包袱,取出一个朱漆描金盘龙匣子。他打开匣子,取出一个黄绫暗龙封套,又从封套中取出诏书,朗朗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流贼祸国,九载于兹,万姓涂炭,陵寝震惊。凡我臣子,谁不切齿!逛来天心厌乱,运有转机。元凶巨恶,自相携贰,或次第授首于关中,或相继就抚于汉滨。革、左等观望徘徊于淮甸,老回回等铩羽局促于豫南,此皆待戮之囚,不足为朝廷大患。惟闯贼李自成,虽经屡败,凶焰未戢;孤军奔窜,仍思一逞。笼络有术,死党固结而不散;小惠惑人,愚民甘为之耳目。若不一鼓荡平,则国家腹心之祸,宁有底止!
朕前已迭下手诏,谆谆告谕:务将闯逆一股,火速剿灭,尤须将闯逆本犯及贼妻高氏、巨贼刘宗敏、李过、高一功、田见秀等,一一擒获,或予阵斩,断勿使一人漏网。尔洪承畴、孙传庭一向实力剿贼,卓著劳绩,朕甚嘉慰。其剿贼出力诸将,已饬吏、兵二部从速论功升赏。兹再赐尔洪承畴尚方剑一柄,阵前便宜行事。并赐内帑银三万两,红丝表里各二百匹,赏功银牌五百副,供阵前奖功之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