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91章 重炮巨舰的年代!(2 / 3)

加入书签

的年头。重炮巨舰的年代,还没有完全开始。中国人现在还有追赶世界步伐的机会。他如果不抓紧机会,就有被大海淘汰的危险。相反的,要是牢牢的把握住了时代的潮头,他就会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明末的造船,相对于以前的繁盛,的确是个悲剧。十七世纪,海上争霸时代全面开始。西方造船业和海军力量不断发展,中国却日益落后。到明末,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排水量超过400吨的战舰,都是少之又少。排水量超过600吨的战船,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巨无霸了。

其实,在郑和下西洋以后,明国错误的实行禁海政策,片板寸帆都不许下海,结果,造船技术从此莫落,不断的萎缩,最终几乎消失不见。偏偏这个时候,正是西洋列强开始大航海时代的黄金时期。它们的造船能力,还有造船技术,都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

十五世纪初,亨利王子为了东航探险而创制了葡萄牙轻快帆船,其后即有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达伽马东航印度等一系列全球航海探险活动,这导致了十六世纪以后的地理大发现。长期远洋航海的实践,西方帆船性能和航海技术在全面超越中国的基础上又有了长足的进步。

大炮上战舰是海军武器发展史的飞跃,虽然中国最早在船上使用了火器,但仅此而已,火炮一直是被固定在船头和船尾的位置,不能灵活地瞄准射击,舰炮技术发展一直停滞不前。诸多大炮在船上使得船的稳定性变差。而且,一旦开火其后坐力使得船更危险。

解决的办法有两个:其一,是提高舰炮铸造的精度和铸炮材料的强度;其二是发明了船舷炮门。这个金点子是被一个英国人想出来的,这个人名叫詹姆斯-贝克。他将火炮装在下甲板,并在船体两侧开出炮门,让炮能够发射。在不使用的时候,炮门用带铰链的炮门盖关闭,防止海水飞溅进来。

公元1512年,在伍利奇建造“大哈里号”采用这种设计,这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海军旗舰。巨大的“大哈里”号,排水量超过了1000吨,仍保留中世纪的传统模样:装有4根桅杆,前桅和主桅挂横帆,后桅和尾桅挂大三角纵帆。

“大哈里”号最引人注目之处,还是其高耸的首尾楼。船的武备也整个地显示出过去冷兵器时代的遗迹,火炮的口径不大,但数量众多,有122门(另说128门)。军舰上还有1200张弓和750个箭囊的箭。遗憾的是,“大哈里号”地设计图没能传下来,当时造船匠只把设计和建造船只的诀窍传授给儿子,通常不传给外人。

但不管怎样,这个时候,真正意义上的“军舰”诞生了。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海上作战的方式主要是靠接舷格斗,那时的战船更多地是起到了一种运兵船的作用。而火炮的大量使用,使海上作战的基本方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船舷炮门的发明,更使得这船成为了专门作战的“专业户”。这意味着,军舰,成为一个专业的神圣的名词,不是随便什么船都可以客串一下的。

公元1546年,亨利八世将自己的皇家舰队分为4类:全帆装船、风帆炮舰、三桅小帆船和驳船。共有从60到1000吨不等的全帆装船20艘,重型火炮通过位于舷侧较低位置的炮眼开火。那时候的中国,还没有采取这样的火炮排列方式。

到十六世纪,西班牙、法国、荷兰和瑞典等欧洲国家都建造了大型的风帆战舰以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但这些军舰和英国军舰的模样大同小异,也都是用从眩侧炮门里向外开火的舰炮来武装。

十六世纪初,西班牙建造的‘加列尼”号战舰排水量高达1600吨,长565米,宽152米,4桅7帆。装有10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分别布置在三层甲板上。注意,这是西班牙无敌舰队的基础。

公元1514年,法国建造的‘大亨利”号旗舰,排水量超过1000吨,长度超过51米,配备有5根桅杆。装有18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舰员700人(其中有400是陆军)。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当时的法国,海水比较弱小的,战舰的排水量根本不咋的,大炮的数量,也是滥竽充数而已,很多大炮的口径,都是40毫米左右的小炮。

公元1571年,威尼斯在勒班陀附近的海战中首先使用一种大桨帆战船,长度超过80米,三桅,一排桨,每桨配备9到10名桨手,载人800名,装有70门各种口径的火炮,还有冲角。这是混合动力风帆战列舰的首次尝试。显然,人力划桨,无法驱动如此沉重的战舰。最终,这种设计,被历史所淘汰。

当历史进入公元1588年,西方列强的海上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当时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是欧洲最强的海军,共有船舰130艘,其中包括20艘四桅大船、44艘武装商船、23艘圆船、22艘差船、13艘轻帆船、4艘中船和4艘长船(其中真正的战舰约60至70艘),总吨位57868吨,火炮共计2431门,海员8051人。船上共载陆军19000人,加上其他人员总计六万多人。

到公元1637年(崇祯十年),荷兰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