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3章 大都督到底有多“大”?(2 / 4)

加入书签

正在这时候,许多工匠突然朝他们狠狠的吐口水,满脸的憎恨。

史可法和周鸣顿时一脸木然。

吐口水?

这是什么意思?

忽然间,有个工匠叫起来:“朝廷的走狗!滚出莒南县!”

他不叫还好,他一叫,周围的工匠都跟着叫起来:“朝廷的走狗!滚出莒南县!朝廷的走狗!滚出莒南县!”

这边一群的工匠乱叫还好,结果旁边的工匠听到了,也是愤怒的大叫起来:“朝廷的走狗!滚出莒南县!朝廷的走狗!滚出莒南县!”

在叫声中,越来越多的工匠参与到其中,声音一浪高过一浪,震耳欲聋,响彻云霄。史可法和周鸣的神色,顿时变了。尤其是史可法,脸色简直变得有些铁青。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些工匠居然如此的憎恨自己,憎恨朝廷。

群情激奋之下,就有工匠试图从旁边冲出来,殴打史可法等人。这些工匠,大部分都是来自安东卫。在卫所里面,工匠的日子是最惨的。他们的月粮是最少的。田地也是最少的。他们的主要收入,就是干活。要是没有活干,饿死的随时随地的。偏偏卫所制废弛,根本没有活干。没有活干,就没有收入。没有收入,就只能活生生的被饿死。

幸好,虎贲军来了以后,工匠的地位大大的提高。虎贲军控制区域内,有大量的活计需要工匠们参与。工匠不但有活干,工钱还是比较优厚的,日子改善得最快,因此,他们对朝廷是最敏感的。看到朝廷的人出现,工匠们就忍不住要激动。谁愿意回去过以前的苦日子?

周鸣身边的漕丁,史可法身边的随从,都被收缴了武器,唯有赤手空拳。面对这些疯狂的工匠,他们哪里是对手?幸好,吴清亮从旁边过来,皱皱眉头,朝那些工匠挥挥手,那些工匠才悻悻的离开。但是,谁都看得出,他们是不甘心这样子离开的。

有个工匠走了两步,忽然转头问道:“吴指挥,朝廷的狗官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上头不是准备将莒南县又交给朝廷吧?”

其他的工匠,听到这样一问,顿时都停住脚步,显然很关心这个问题。如果他们迁居到莒南县,虎贲军却又将莒南县还给朝廷,那他们又要重新搬家了。他们是绝对不会再接受朝廷的统治的。

吴清亮肯定的说道:“没有的事,他们只是路过这里,顺便看看的。我就在这里,你们担心什么?都督大人要你们搬迁到这里来,还能将你们卖给朝廷不成?”

那些工匠得到保证,这才散去了。

吴清亮扫了史可法和周鸣等人一眼,没有说什么,转身离开了。

周鸣看看四周,又急又怒,低声说道:“史大人,我看这里有些邪门……”

史可法颌首不语,神情非常的复杂。

这里邪不邪门,他自信还能看得出来。要说这些工匠是虎贲军组织起来演戏的,实在是不像。看起来,朝廷的人在这里的确是不怎么受欢迎。或许,这里面的确有虎贲军的宣传、煽动、怂恿的原因。但是,这几年朝廷越来越不得人心,却是不争的事实。尤其是连续加饷,将最后的一点民心都败坏了。

他长期在户部担任职务,对天下赋税的征收情况,是非常了解的。崇祯皇帝的连续几次加饷,其实都是饮鸩止渴的行为。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士绅的田地是不需要缴税的。换言之,只有平头百姓的田地,才要交税。辽饷、剿饷、练饷,其实针对的都是普通的平头百姓而已。

然而,到崇祯年间,又还有几个平头百姓有自己的田地?就算有自己的田地,为了规避高额的税收,他们宁愿将田地卖给士绅,又或者是挂名在士绅的名下。再不就是干脆将田地丢荒,然后逃亡去。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朝廷的赋税,越来越少。加饷的次数越多,收取的赋税越少。

比如说,辽饷第一年还有三百多万两。到第二年,就只有一百多万两。到第三年,更是只有不足百万两了。原因很简单,被加派辽饷的田地主人,已经更换了。更换成了当地的士绅以后,辽饷也就无法收取了。因为士绅是不用纳粮的。

此后的剿饷、练饷也是如此。加得愈多,收得愈少。收得愈少,加得愈多。都形成恶性循环了。到最后钱没有收到,民心却是当然无存了。一个没有民心的朝廷,焉能持久?史可法根本不敢触及这个致命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可怕了。

史可法尚未说话,旁边却有人冷冷的接口说道:“嗬,史郎中都不敢说邪门,你倒敢说我们这里邪门,你却是何方神圣?”

周鸣和史可法都微微一惊,此人说话敌意如此明显,到底是哪个?虎贲军在莒南县,还有什么大人物?

却看到在街道的拐角,出来一个年轻人,同样是二十来岁,没有穿衣服,精神抖擞的,身后还跟着五六个人。他扫了史可法和周鸣一眼,语调有些冷冰冰的说道:“史郎中,想不到我们会在这里见面。上次在莱州城一别,还以为要很久才能看到史郎中,没想到,三个月不到,史郎中又出现了。”

史可法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