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25章:三妹报恩忙(1 / 2)

加入书签

“什么?我?十万雄兵?”

刘三妹指着自己的鼻子,有那么一瞬间,都怀疑眼前的这个商人因为自己的拒绝,受的刺激过大,已经得了失心疯了。

但是,崔耕那明亮的眸子却告诉他,自己完全是认真的。

崔耕点头道:“不错,就是十万雄兵。三妹,你可知崔某人是谁?”

“你不是来柳州采买药材的商人?”

“当然不是。实不相瞒,吾乃岭南王崔耕。”

刘三妹乃是这片天地产生的的精灵,她的歌技也许并不绝等,但那份心思绝对真诚。她是为百姓而存在的,是为歌声而存在的。直到千年之后,还被人们传诵。

崔耕并不觉得,自己的身份对刘三妹有什么隐瞒的必要。

“难怪……”刘三妹脸上并无多少震惊之色,道:“妾身还奇怪呢,一个普通商人,怎能随便拿出仙药,治好了莫都佬的恶疾?一个商人又怎么肯为了一个民女,肯与地方势力为敌。不过……您确定妾身有用?”

崔耕道:“本王再重申一次,你的歌声可敌十万雄兵。现在,本王想封你为桂州乐教,秩五品,不知你可愿意?”

“不……不……不……”刘三妹连连摇头,道:“妾身一个民女,怎能为朝廷官员?再者……这乐教是干什么的啊?”

还有句话,她没说出来,“乐教”一听,就是跟“教坊”差不多的玩意儿,自己怎能如此糟践自己?

崔耕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解释道:“三妹若觉得“乐教”的名字不合适,可以改嘛。这个职司和“教坊”关系不大。咱们这么说吧,朝廷设太常寺,主管祭祀之乐,内中全为男人,没人会看不起。教坊则是宴会舞乐之用,内中多为女妓,乃是帝王或者官员的游幸之地。可以说,太常寺是为神而设置,教坊是为官而设置。而你这个“乐教”之职,本王是为百姓设置。”

刘三妹好像模模糊糊地抓住了点什么,道:“为百姓设置?王上的意思是……让民女跟以前一样,给乡亲们唱歌,教百姓们唱歌?您就是不封妾身当官,我也会如此做啊。再说了,这事儿对您有什么好处?”

“当然有好处了。当初太宗皇帝为秦王,征战天下。民间传唱“秦王破阵乐”以示秦王天命所归,不知为他省了多少兵马。当然了,本王用你不是为了造反,而是作为沟通本王和百姓们的桥梁。”

“什么意思?”

“比如柳州全境,百姓们怕坏了风水,惹恼了龙君,没有一口水井。其实,这都是柳州大豪们为了水钱,编造的谎言。本王若是以官府之力,推动打井之事,你觉得百姓们会信吗?”

刘三妹苦笑道:“对于乡亲们来讲,莫都佬的一句话,胜过您的千言万语。恐怕,没有十年八年的,很难推行下去。”

崔耕轻拍了一下大腿,道:“就是这个道理!乡间大豪的一句话,胜过本王的千言万语。但是,你刘三妹的一首歌,又胜过乡间大豪的千言万语。若是你把此事改成歌儿,柳州打井之事不就一下子推行下去了吗?”

“那妾身想想。”

刘三妹凝神细思,不消一会儿,就开口轻唱道:“柳州本是龙君地,无人敢去开井门。崔王施法镇龙君,请来外乡打井人。从此尽饮甘甜水,吃水莫忘崔王恩。”

尽管有些宣扬封建迷信,尽管有个人崇拜的意思,但此歌一开始传唱,柳州百姓们定然就不会为旧有观念所困,这事儿就算解决了。

崔耕高兴地道:“你瞅瞅,这不就成了吗?本王代柳州的百姓们谢谢你。”

“不,应该是妾身代百姓们谢谢王爷才是。”刘三妹深深一福,道:“若是让妾身干类似的事,您那什么“乐教”之职,妾身接了。”

“那就好。本王新成立的这个衙门叫“民乐司”,民乐司之首为乐教。三妹你可要多收弟子,尽快把民乐司充实起来。就暂时定额……五百人吧。”

“这么多?”

“多乎哉,不多也!”崔耕心里高兴,得意道:“有着五百人在手,我倒要看看,岭南怎么能再出一个欧阳倩!”

事实上,崔耕对刘三妹的期许,绝不是表面上说得那么简单。他对刘三妹的期许,是自己的宣传部长。至少,也得是柳州附近十三州的宣传部长。

从汉朝至清朝,官府上一直解决不了皇权不下县的问题。地方秩序,或者靠士绅,或者靠土豪。

这些人不仅掌握了部分的司法权税收权,甚至还掌握了全部的舆论。他们与小史联手,朝廷出的任何政策,都会成为他们敛财的工具。而这黑锅,却完完全全由朝廷来背。

在这附近十三州地区,汉蛮杂居。蛮人对官府,更有一分天然的不信任在,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有了刘三妹领导的民乐司就好办了,她们可以把官府的各条政令,各种政策,以民歌的方式传扬出去。

刘三妹本身就是蛮人,在蛮人百姓们中声望甚高。百姓们又对民歌喜闻乐见,必然对歌曲得内容深信不疑。

另外,这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