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27章:朝堂突惊变(1 / 2)

加入书签

武则天当政时,把御史台改为肃政台,并且一分为二。神龙政变后,所有名称一应贞观旧时,肃政台也改回了御史台。

然而,左右御史台却并未再合二为一。于是乎,现在大唐就有两个御史大夫,一个是投靠了韦后晚节不保的萧至忠,另外一个叫苏珦。

苏珦也是清流一派。

武则天当政时,他是右肃政台的监察御史。当时,武则天想要诛杀韩王和鲁王,便派人对其诬告,并让苏珦查验。结果,苏珦据以力争,说韩王和鲁王并无反意。

结果,武则天拿他没办法,直接令其去河西监军,这个案子另寻他人。

从那以后,苏珦名声大噪,最终做到了右御史台御史大夫,这一仅次于宰辅的职位。

这一日清早,他还没起床呢,就被一阵急促地敲门声所惊醒。打开门一看,赫然是老仆苏乐。

“老苏,何事?”

“郎君您快看看吧,可了不得了。”

说着话,苏乐已经将两封信,不由分说,递到了苏珦的手里。

“我的老天爷!”

苏珦稍微一扫,就好悬没吓尿了。

原来,这两封信一封是太平公主李令月写的,一封信是相王李旦写的,至于投书的对象,则是前不久被砍了脑袋的卫王李重俊。

至于写的是什么?废话,谋反呗。

上面的落款不像是假的,印章不像是假的,字迹也不像是假的!

这要是一抖搂出去,岂不是要掀起一场惊天大案?

苏老头连话都说不利索了,道:“这……这是从哪来的?”

“是有人来咱们家出首。”

“他们是什么身份?”

“一个是太平公主家的奴婢,一个是相王家的奴婢。这两个人说,自家主子跟李重俊暗通款曲,合谋造反。自己对大唐一片忠心,就把这书信藏起来了。现在元凶以除,特来出首。”

有阴谋!

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苏珦马上就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尼玛出首就出首吧,还俩人同时出首,他们俩是事先商量好的,还是一伙的?

然而,把这俩人找来一问,人家还真的振振有词:俩人之前偶然相识,结为了异姓兄弟。没错,这次就是商量好,前来一起出首的。

听起来倒是能够自圆其说,但问题是,相王和太平公主同时把这要命的玩意儿,给一对结拜兄弟。而且这对结拜兄弟还都把书信昧下了,同时没被太平公主和李旦发现。这概率有多大?

但话又说回来了,再小的概率,也是有这种可能性。

你苏珦不是刚直不阿么?不是忠臣么?

现在职责所在,为什么不调查?为什么不弹劾?是心里有鬼,还是……李重俊的同党?

最后,苏老头左思右想,实在没帮法,就向李显上了一道秘密奏折,诉说了此事,并且严正声明自己的观点:这二人应该是受人指使,污蔑相王和太平公主的,那两封信也应该是伪造的。

然后……在又一次的早朝上,李显就命高力士,把这个密奏念了出来。

然后,李显淡然道:“太平公主和相王的案子,到底如何处置,大家议一议吧。”

“……”

李令月和李旦没有具体职司,现在都不在现场。群臣面面相觑,没人发言。

此时的苏珦,则手脚冰凉,意识到了皇帝或者皇后的用心:他们之所以把活儿干的这么糙,就是要让人明确意识到皇帝的倾向,看谁敢做仗马之鸣?

而那两个奴婢之所以不去找萧至忠而是找了自己,就是不让人以为,这是皇后自己一个人的意志。

相王和太平公主危矣!

想到这里,苏珦将求救的目光,投向了现在的清流领袖崔耕。事到如今,也只有他可能力挽狂澜了。

事实上,崔耕也有点傻眼。

他暗暗琢磨,在历史记载中,的确是有太子李重俊的党羽,不知是为了活命还是立功,向苏老头揭发了相王和太平公主。

苏老头当然不信,在李显面前,为这二位求了情。

虽然李显就把这事儿搁下了,但是原“三思五狗”之一的冉祖雍不依不饶,说李旦及太平公与李重俊合谋造反,理应将他们逮捕审讯。

但是,节操所剩无己的御史大夫萧至忠表示不同意,道:“陛下广有四海,不能容一弟一妹乎?况且,相王当初为皇嗣时,曾经固请于则天大圣皇后,以天下让陛下,此事海内所知。奈何因祖雍一言而疑之?”

于是乎,李显深受感动,就不再过追究此事了。

看看,咱们的皇帝陛下,是多么重感情的人啊!怎么今天,这节奏突然不对了呢?

这是要杀弟灭妹啊!

呃……似乎也不能这么说,李显还可以赦免嘛。不过,谋反的罪名一定下来,剥夺这二人的权位乃是侍卫,圈禁起来,却是一定的。李隆基等人,自然也得吃了挂落儿。

为什么会产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