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8章:参天树已倒(1 / 3)

加入书签

“御史大人,您看看这个。”

说着话,封常清递给崔耕一份公文,上面贴着“岭南道肃政使崔耕亲启”的封条。

朝廷官员往来的公文,有些并不封口,经手人可以随便查看,甚至按规定要晓谕百姓。

有些公文就要讲究个隐秘性,贴上封条。按照大唐律,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最严重的可能是掉脑袋。

但一般的封条,也不过是写个“岭南道肃政使拆”。

这种情况下,封常清作为崔耕的贴身侍卫兼幕僚,自己就能打开看,甚至加以整理并批示,只要崔耕最后盖印示认可就没问题。

但这份公文不同,封条上贴着“岭南道肃政使崔耕亲启”的字样,字面之意除了崔耕本人,任何人都不得拆开。

哪怕是崔耕自己,也得先在封条上盖好自己的大印再撕开。然后,被撕毁的封条会被带回去做存档。

以这个年代的技术水平而言,可谓是保密到了极致。

综上所述,这是一份非常隐秘且极其重要的公文!

封常清将公文递交到崔耕手中,说道:“八百里加急送来的,看这架势,肯定是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大人快拆开看看吧。”

“岭南道肃政使就是个监察官儿,就是真出了什么军国大事,我也插不上手啊。”

崔耕满腹狐疑,依照规矩盖上自己的大印,接着撕开封条,把里面的公文取了出来。可等他看完之后,疑惑非但未解,反而愈加深了。

原来,这份公文是他所属的右肃政台发来的,右肃政台归狄相爷兼管。

公函中交代的事情非倒是言简意赅——让崔耕和陈三和在任期满后,不必回京述职,原地待命。

就这点小事还用这么保密?还八百里加急?还非本尊不得私自拆启?这不是浪费朝廷公帑吗?

不对啊,事出反常必有妖!

蓦地,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了崔耕的心头——难道是我不知不觉间得罪了长安那头的什么人,有人准备对付我,狄相想让我留在这边暂避一时?还是侯思止回长安之后在朝中又告了我一记刁状,朝廷又准备派出什么罢黜使之类的来调查?

怎么破事儿一档接一档,这刚刚才消停多久啊?

一时间,崔耕心乱如麻。

将这份公文按照朝廷制度处理封存好之后,他索性将巡查岭南道的事儿给停了下来,直接又返回了清源城,随时准备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略显莫名的危机。

……

崔耕这趟又回清源县,可不是衣锦还乡归故里,但泉州官场上的官员们可不这么想。

现如今他崔二郎还是岭南道的肃政使,手上还攥着监察地方百官之权。他们这些地方官在这个时候,不是更应该往清源城崔府跑勤快些吗?别临了临了,被姓崔的打了小报告,那就划不来了。

于是乎,前来送礼者有之,拍马屁者有之,探听消息者更有之,崔府门前车水马龙川流不息,熙熙攘攘仿若闹市。直如烈火烹油,更似鲜花着锦!

这一点,是崔耕始料未及的!

这一日,宋根海封常清联袂而至,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客人,道:“崔御史,您看谁来了?”

那人紧走几步上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个大礼,道:“下走参见崔御史!”

什么叫下走?就是自称供您奔走役吏之人!

下走?这自称委实有些过谦了。

那人一抬头,崔耕看清面目,好家伙,这不是折冲府的书吏姚度嘛?

想当初自己任清源县尉时,姚度和宋根海就相当于自己的左膀右臂。

后来清源县撤销建制,二人都面临下岗失业的危险,联袂找到了自己这个老上司。最后自己安排宋根海做了府兵的队正,姚度做了折冲府的书吏。

公允地说,姚度识文断字熟悉吏情,论能力可比只会吹牛拍马的宋根海强多了。

不过有时候,运气往往比能力更重要。

如今宋根海跟着自己巡查岭南道,混得风生水起,姚度的境遇可就差远了,还是窝在武荣折冲府当着他的小书吏。

崔耕是念旧的人,许久不见姚度了,赶紧以手相搀,高兴招呼道:“原来老姚?哈哈,快些起来。咱们可是有日子没见了,今天可要好好地喝几杯。”

招呼完姚度和宋封二人坐下,崔耕问道:“老姚你今日过来,可是郭都尉派你来送信的?”

“启禀大人……”姚度又要站起来。

崔耕双目微瞪,佯怒道:“老姚,你这是什么毛病?还当本官是不是你的老上司了?见个礼有那么个意思就行了,来回整这么多假模假式的,那不是生分了吗?”

姚度一听训斥,却是乐得眉开眼笑起来,仿佛与有荣焉道:“正是当您是老上司,学生才特意来见您的。实不相瞒,我已经将折冲府的职司辞了,今日特来投奔大人。”

“啥?把折冲府的职司辞了?”

崔耕微撩双眉,不由数落道:“老姚,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