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7章:以死赎前怨(2 / 2)

加入书签

有斩尽杀绝。

如果能把此人收归帐下,以后多多问计于他,至少官场上的背后暗算,就多了几分胜算了。

不过,崔耕也有隐忧,毕竟周兴受武则天指使,制造的冤案委实太多了,仇家自然也多……自己若是收了他,那名声得多么臭啊?

保他一命,收为己用?

还是离他远些,莫要引火烧身?

崔耕左思右想一番过后,道:“周大人,你请回吧。佛家有句话叫做,前日因今日果。纵是你对本官有恩,但不死上一次,怎么能洗去你那满身的罪孽?又怎能得来日的无上正果?”

这些话在别人听来,不过是满口佛理的推脱之言。不过在周兴听来,却如同一声当头棒喝。

这一刻,他好像有些顿悟了。

周兴紧皱的双眉缓缓舒展,眼中的求恳之色慢慢消失,双手合十道:“善哉!善哉!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多谢崔御史教诲,那小人就死上一次吧,哈哈!”

言毕,周兴站起身来,如同一个得道高僧般,信步闲庭,面带微笑地转身离去。

薛应德都看傻了,心中暗想,这崔御史莫不是神棍出身?咋好好的一个周兴,被他三两句的佛偈就忽悠瘸了?往后,这厮不会是疯了吧?

崔耕却不知薛应德心里如何想,见着周兴已走,便扭头问向薛应德:“这桩案子到底该如何收场,不知薛县令可有定计?”

“呃……此案关系重大,请容本官三思。”

“如此也好。”

崔耕当然可以抓住这个案子穷追猛打,不过人证全死了,单凭薛应德空口白牙几句话,可扳不倒武三忠,甚至牵连到梁波都非常勉强。

到了最后,无非是打笔墨官司而已。

既然如此,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给薛应德,在他看来薛县令就是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官场倒霉蛋罢了。

最后,二人私下里一商量,决定当这三条人命的案子没发生过。武三忠做贼心虚不提,崔耕和薛应德不提,漳浦县天高皇帝远,这事儿了就算过去了。

翌日。

崔耕的仪仗略微改变了下方向,继续往漳州府城而来。

在路途上一打听,崔耕才明白自己误会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大唐名将陈元光的确当过漳州刺史,但现在早已不是了。

三年前,陈元光的祖母魏氏过世,他将之葬于离漳州不远的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

因为陈元光的父亲陈政早死,他就以嫡孙的名义,在魏氏的墓前结庐而居,宣称要守墓三年,向朝廷上表,辞去了漳州刺史之职。

百姓们崇敬陈元光如此恪守孝道,还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半径将军”。

那没啥说的,改路半径山吧,能借此祭拜魏氏老人家一番,对崔耕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乐意做的事。

在那场荒唐大梦中,有一部脍炙人口的评书,叫做《杨家将》,其中的杨继业,自然就是大宋名将杨业。

不过,他的老婆佘太君,历史上查无此人,实际原型人物就是这位魏氏老太太。

至于杨文广的原型人物,则是陈元光。

所谓杨文广平蛮十八洞的精彩故事,实际上是根据陈元光与僚人作战的经历改编而来。

戏文上说佘太君百岁挂帅,这个魏氏老太太,虽然没那么夸张,但是在儿子陈政死后,也的确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亲自披挂上阵,帮助孙儿平定僚人之乱。

老人家九十三岁寿终正寝,如此英雄,自己当然要祭拜一番。

正在崔耕胡思乱想之际,轿子陡然一停,宋根海走上前来,轻声道:“御史大人,现在已经到了半径山下。”

“好。”轿夫压轿,掀开轿帘,崔耕低头弯腰走了出来,朗声道:“命所有官兵下马,把本官的仪仗收起来,咱们徒步上山,祭拜魏太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