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朝为田舍郎 第344节(2 / 3)

加入书签

差役……”

“侯爷的意思是……”

顾青咬了咬牙,道:“我要扩编陌刀营,人数由如今的一千多增至五千。”

……

第二天下午时分,常忠和刘宏伯所部三万多兵马,以及李嗣业的一千余陌刀营将士疲惫地回到洛阳城外安西大营。

顾青亲自迎出二十里,与常忠和李嗣业等人路上相遇,然后顾青将陌刀营将士召集起来,主动向他们行礼致谢,谢他们奋不顾身坚守函谷关,谢他们舍生忘死的付出。

疲惫至极的陌刀营将士们感动得流泪,也纷纷向顾青行礼。

主帅待将士如子如弟,将士们才会心甘情愿为主帅赴汤蹈火。

付出,舍命,从来不是单方面的。

回到安西大营,顾青下令全军休整,连夜从洛阳城搜集而来的各种肉被伙夫下锅,煮熟后一盆盆端到将士们的营帐外。

与此同时,两道报捷的奏疏一前一后朝长安疾驰而去,一道是收复洛阳城的捷报,另一道是函谷关大捷的捷报。顾青非常固执地仍然坚持分两次报捷。

不仅如此,顾青又向李隆基单独上了一道奏疏,奏疏里的内容丝毫没有夸耀功绩之类的话,而是继续向李隆基要封赏,要官职,要朝廷抚恤,随着奏疏一同递往长安的,还有一本厚厚的功劳簿,以及一本厚厚的战亡将士名录。

休整了两日后,安西军大营终于恢复了些许生气,疲惫的将士们仿佛直到这时才体会到胜利的喜悦,经过最初怀缅战死将士的低压气氛后,大营内渐渐恢复了往常的欢快。

安西军两战两捷的消息,作为安西军中的一员,每个人都恢复了良好的心情,他们领了赏钱,也知道朝廷还会有封赏,两次大战中的英勇者说不定还会被天子封官赐田。

捷报刚出发不久,安西军大营却迎来了一位客人。

客人不是天子派来的官员,而是东宫属官,太子李亨的谋臣,官居翰林待诏,与顾青在重阳节太子宴会上曾有过一面之缘的李泌。

李泌比顾青大两岁,也是年轻人,而且自小聪慧,精读经史,幼时便有神童的美誉,与顾青虽说关系普通,至少也算是故旧之交。

当亲卫向顾青通禀时,听到李泌这个名字,顾青立马明白了他的来意,反倒没急着出迎,而是独自坐在帅帐里思索了许久。

对于太子属官的来访,顾青也在权衡利弊,究竟如何接待这位太子属官,天下大乱之时,作为太子的李亨为何突然派属官与边将接触,顾青若接待了李泌,李隆基若知道了会是怎样的反应,毕竟顾青不想做第二个皇甫惟明。

说来是一件很犯忌的事,太子属官与掌握兵权的边将见面实在太冒风险了。顾青犹豫再三,最终还是决定低调接待李泌。

令亲卫将李泌领进大营,顾青连帅帐都没出,只是坐在帅帐内等他。

没多久,李泌一身寻常百姓的服饰,头上戴着一顶遮住面容的黑色斗笠出现在帅帐内,进来后李泌摘掉斗笠,含笑望着顾青。

顾青对李泌的低调表示满意,若这家伙穿着官服大摇大摆出现在安西军大营,顾青一定马不停蹄立即向李隆基上疏,老老实实告诉李隆基,太子的属官来见过我了,这个锅我不背。

顾青屏退左右,帅帐内只剩他和李泌二人,李泌未语先笑,朝顾青行了个长揖礼,口中大笑道:“暌违数年,‘遍插茱萸’兄得无恙乎?”

顾青笑脸顿时一僵,被人挖出多年前的黑历史,好想下令把这家伙拖出去一刀剁了灭口。

潼关换将

顾青没想到古代人也玩梗,而且玩的还是烂梗,风雅中带着几分低俗,顾青的微笑中透出一丝p。

李泌看似是一个性情豪爽之人,尽管与顾青只有一面之缘,但他一点也不见外,进了帅帐便找了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揉了揉酸痛的腿。

“乔装百姓最不方便的是,不能骑马也不能乘车,一路只能靠走,我从许州一路走来,腿都快走断了。”李泌叹着气道。

顾青眨眨眼,天子和太子都在长安,东宫属臣为何从许州来?

“李兄从许州来?许州没被叛军攻占吗?”

“洛阳以南还算太平,叛军的目的是长安,分不出兵力占据南方。”

李泌忽然起身朝顾青长揖,道:“李某路上听说顾贤弟已收复洛阳,又在函谷关外歼叛军两万余,安西铁军名不虚传,顾贤弟之功,可垂青史千古,李某为顾贤弟贺。”

顾青笑着回礼,道:“略有小胜,不值一提。”

李泌摇头:“贤弟不可妄自菲薄,收复大唐东都可不是小胜,实实在在的大胜,消息若传到长安,臣民皆会为贤弟的捷报而多添两个菜,多饮两盏酒呢,长安城那些落魄诗人说不定还会欣喜若狂,为贤弟赋穷酸诗一首,诗名我都想好了,《闻官军收河南》,贤弟且拭目以待,过不了多久,满长安的《闻官军收河南》,啧啧。”

顾青差点喷笑,这家伙嘴够损的,早餐吃砒霜了?

话不好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