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朝为田舍郎 第89节(1 / 3)

加入书签

顾青刚才这首诗里,其中两句“二十年间似反掌,女乐余姿映寒日。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令李十二娘积抑多年的相思苦痛瞬间释放出来,仿佛这两句诗是顾青看穿了她内心深处的记忆,用哀婉的语气将它娓娓道给世人。

前堂内依旧鸦雀无声,只听得到李十二娘低沉的抽泣声。

良久,正在奋笔疾书的颜真卿忽然将笔重重摔落,大声道:“书成矣!顾长史高才,此诗可为千古绝唱,好!十二娘,公孙一门之剑舞,必因此诗而重现辉煌!”

李十二娘恍若未闻,仍在掩面哭泣。

杜甫撑着最后一丝清明,踉跄走到顾青面前,朝他长揖一礼,红着眼眶道:“少郎君之才,吾不及也。观十二娘之剑舞,又闻少郎君之千古绝唱,舞与诗,皆可传世千年。乍闻此诗,如雷霆万钧,又如江海奔腾,气势雄浑,独冠当世。”

裴旻没说话,坐在堂内一角垂头阖目,神情哀恸,似乎也忆起了当年与顾青父母痛饮狂歌快意恩仇的岁月。

顾青也醉了,念完后独自走到桌前,端起酒坛往嘴里猛灌几口,身躯摇摇晃晃朝众人露出缥缈的一笑,随即重重倒地,彻底醉过去了。

……

酒宴散,颜真卿等人告辞,李十二娘平复了情绪,与宾客辞别后,令弟子将顾青抬到厢房睡下,她却独自坐在曲终人散的前堂内,一盏接一盏地饮酒,似要将自己灌醉。

一名女弟子进来,行礼后告诉她,顾青已安顿下来了。

李十二娘看着面前颜真卿写下的顾青的诗句,神情渐渐淡漠。

“将此诗记下来,明日传遍长安,我要让长安的士子全都知道顾青之才。”

名动长安

第二天,长安城内酒肆饭堂青楼处处传诵着一首诗。

诗名《观李十二娘舞剑器行》,其诗气势雄浑,由剑舞而思昔年,感叹时光,忧思岁月,令人回味潸然。

顾青还在李十二娘府上高卧酣睡之时,浑然不知自己突然成了长安网红,长安的文人士子被这首诗所倾倒,人人争相传颂之余,纷纷来到李十二娘府上,请求见一下作出此诗的少年郎君。

很快顾青的身份也被人肉出来了,出身蜀州农户,是蜀州贡瓷窑的主人,还写过“千里共婵娟”的长短句,为杨贵妃专门写过赞美她的诗,并且是第一个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将从古至今的四大美人完美贴切地形容出来的人。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少年才名并非自此诗而始,很早以前便有过脍炙人口传世千秋的诗作,直到这首《舞剑器行》出来,人们才将那几首经典的诗和顾青这个人联系在一起。

同时人们还知道,前些日为朋友两肋插刀胆敢劫万年县大牢,数百平民跪在大理寺为他求情的主角,也是这位少年。十八岁便被天子封为左卫长史的年轻朝臣仍是这位少年。

有惊世之诗才,又有执义之侠名,还有不可限量的远大前程,顾青顿时成了长安文人们口中赞颂钦羡的主角。

李十二娘府门前无数文人聚集,女弟子们全都站出来维持秩序,然而还是挡不住人们的热情,他们纷纷要求见一见诗才傲世的左卫长史顾青。

这个年代的人们还是很纯粹很朴素的,爱与恨全都写在脸上,喜欢一个人便表达得清清楚楚,就像一千多年后的粉丝追星一样。

……

顾青醒来时已是下午时分,睁开眼便觉得头疼欲裂,无数个打桩机在脑子里打地基一般,轰轰轰的难受极了。

捂着额头坐起身,顾青蹙眉呻吟,宿醉的感受生不如死。

脑海里对昨夜醉倒之前的记忆有些模糊,全都是零零散散的片段,顾青努力将那些片段拼凑在一起。

依稀记得李姨娘舞剑了,颜真卿写字了,杜甫没能刷出存在感,因为……自己又剽窃了他的诗?

顾青眼睛赫然睁大,这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当着原作者的面剽他的诗,似乎有那么一丝丝无节操啊……

更过分的是,自己居然改了原作者的诗。

顾青不是挑事的人,但如果换了他是原作者,知道别人当着自己的面改了自己的诗,不抽死他才怪。

门被推开,李十二娘进来,她也喝了一夜的酒,可此刻看起来神采熠熠,丝毫没有宿醉的样子,看来练武的人体质就是不一样,着实令顾青羡慕。

顾青见到李十二娘后,第一反应是捂住了自己的胸……

李十二娘白了他一眼,道:“捂着作甚,有什么好看的?”

顾青想了想,男人的胸确实没什么好看的,只为了区别正反面而存在罢了,于是赧赧放下了手。

李十二娘手里端着一碗粥,递到顾青面前,道:“宿醉难受吧?先喝了这碗粥,填一下肚子,肚里有了食物,宿醉便不那么难受了。”

顾青好奇道:“李姨娘很有经验的样子,您经常喝醉吗?”

李十二娘淡淡地道:“十年前很少,自你父母逝后,我经常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