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70章】 北方战争(45)(1 / 3)

加入书签

更致命的是,在自己身上,除了击退西伯利亚方向的中国军队以外,还肩负着另外一个任务,转道西南,向中亚方向进军,这是因为中亚方向在李春福集团进军后,已经纷纷脱离俄国,宣布并入中国。从法理上讲,沙皇俄国吞并中亚各国的历史也不过就百年而已,比不得中国影响力,而且,边界问题、国土疆域问题并不是可以论说理的地方,唯有武力,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现在的情况便是,红军其他部队要么在波兰沿线担任防御任务,要么在与各干涉国家苦苦缠斗,托洛茨基派出骑一军前往,无非就是希望利用这支威名远扬的部队能够取得成功,现在看来,俄共中央给予的目标太多,任务太重,期望过高,布琼尼虽然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但在战事执行方面,还真不是一个莽夫。别看他对中央大人物俯首贴耳,但在战局上却有鲜明的个人主见。这也是伏罗希洛夫与他配合较好的根源。

铁木辛哥沉吟片刻,回答道:“这次战役的关键在于速度和交通……从中国军的分布情况来看,他们以西伯利亚铁路为依托,形成了蜿蜒数百公里的兵力带。如果我们步步为营,去一个个硬啃他们的据点,那绝对无法取得胜利。不要说我们根本没有充足的,可以便利携带的大炮,就是有,短时间内也难以拔出中国人牢牢占据了3年之久的地方。我看过情报,在西伯利亚铁路沿线,中国军队以每50公里左右分布一个兵站,根据其重要性安排1个连或者1个营的兵力,用于一线的机动兵力不超过2个师,我认为战役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这里。”

铁木辛哥所谓的速度,就是要以骑兵优势的机动力寻找国防军整体防线薄弱点进行冲击,进而造成全线崩溃,所谓交通,就是要利用俄军集团相对集中,国防军相对分散的局面,割断各支撑点之间的联系——这个情况蔡锷在大本营会议上也说了,说中路军目前的布阵是一条长龙,容易为敌人各个击破,但又不得不维持,否则,以步兵为主的部队脱离了铁路线的便利,只能是一个个死子。

铁木辛哥随即补充道:“中国人看上去十分强大,但也是存在着很大的漏洞,最大的漏洞就在于中国人兵力有限,无法在广袤的西伯利亚上面形成足够的覆盖面,像这样一个据点驻守1个连、1个营兵力的做法,应付匪徒还行,进行正规的大军团作战,差得太远了。”

布琼尼点头,“现在,同志们,该是我们挥舞马刀的时候了……”

罗科索夫斯基若有所思地说道:“听斯大林同志的意思,打退当面中国人之后,我们还要转道中亚,这个任务,有点棘手。”他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补充说明道:“即便我们击退当面的中国军队,也最多就是将战线向东延伸,而不能彻底消灭中国人,如果这个时候转头中亚,不仅西伯利亚防线难以固守,而且还可能面临中国人两面夹击的危险——这显然是一个不小的错误。我认为,如果要继续战事,必须一直向东推进,直到收复全部的远东国土,然后才称得上其他。”

铁木辛哥赞同罗科索夫斯基的战略判断,但他同样不认为继续向东推进是一个好的战略选择。“同志们,西伯利亚铁路就像一条长蛇横亘在中国的北部,只要中国愿意,随时有可能从蒙古防线出兵向我们的软肋部杀过来,消极防守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后续的部队,没有充足的兵员,要凭着我们这15万部队收复远东,根本不可能……就算一口气能够打到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人如果把铁路线从中间截断,我们仍然摆脱不了失败的命运——那样就是华沙事件重演了,同志们,我们不能冒这样的风险。”

伏罗希洛夫摇摇头:“这是中央的意图,我原来是极力便是反对的,又没有后续兵员,也没有稳固的前进基地,这样作战风险太大。但是,托洛茨基同志和斯大林同志已经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将各个帝国主义国家赶出去,进行彻底、全面的无产阶级革命,盘踞在俄罗斯领土上的分子不消灭,我们的革命事业就无法继续继续前进……至于远东,托洛茨基同志说了,暂时不进军,待我们在军事上取得有利态势后,成立远东共和国,表面上看是资产阶级掌权的政权,其实都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作为我们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缓冲,中亚的情况不同,那里没有帝国主义,那里只是中国人的侵略扩张,所以相比之下……”

这就是政委的长处——伏罗希洛夫先是在军事上说明进军中亚的困难,又在政治上阐述了进军中亚的必要性。这么一说,众人都明白过来,这不仅是任务,而且还得不折不扣执行到位。布琼尼咳嗽了一声,意思不能再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了,众人都是体制众人,自然知道无法质疑中央已经形成的决定,更何况这个决定不是一般人的决定,而是托洛茨基和斯大林两位最高领袖。除非你不想活了,才会大着胆子说不。

话题再次转移到当面的中国军队上来。

“怎么样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速度和交通对付中国人呢?”会场陷入了沉思。

按照作战计划,至少要打到赤塔附近,离开西伯利亚铁路沿线进军,直扑赤塔固然也是一种选择方式——20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