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通盘考虑(1 / 2)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伤亡,陆尚荣派人给包围圈里的敌军送了封信劝降。
在重重围困和失去外援的压力下,拂晓时分,包围圈里的北洋军明智地放下了武器投降,2796人当了俘虏,这也是有史以来革命军所抓俘虏最多的一次。天亮后,无论是抚宁还是昌黎,都有民众自发走上街头,欢迎革命军的到来。
以第八协为主的剩余人马被歼灭,给了袁世凯重重一击,好在大部队安然无恙地撤退到了唐山,还算是忧中有喜。另一件喜事也随之而来,孙中山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内外交迫,于是致电伍廷芳转告袁世凯:
“如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则临时政府决不食言,文即可正式宣布解职,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当天,汪精卫去电袁世凯:
“若袁公迫请帝退位,实行共和,则临时大总统退职,已成定局,不必怀疑。”
这封电报,对处于困境中的老袁来说,如同雪中送炭一样珍贵。他一旦确认自己在推翻清廷后能坐上大总统的宝座,便迅即采取了迫清廷退位的措施。而且他认为此事越快越好,如果南方国民大会成立,将终为其要挟而难以摆脱。况且现在在军事上也颇为不利,再拖延下去,那些洋主子能不能保住他还是个大问题,只有赶紧胁迫清帝退位,让东北失去继续进兵的理由才是正途。现在的问题是要避承担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大权的恶名。袁世凯既要逼宫,又不想留下奸臣的骂名,逼迫末代皇帝主动退位是他最佳的选择。
1月10日,革命军趁势分兵占领了卢龙、滦州、迁安、乐亭各地,基本控制了整个永平府地界,这些地方的敌军大多不战而溃,反应快的已逃往唐山,反应慢的不是当俘虏就是做了逃兵,也有的趁局势混乱就地做了土匪。
曹锟在唐山见到了好不容易逃脱的卢永祥和陈进元,两人指着曹锟的鼻子就是一顿臭骂,斥责他见死不救。好在曹锟是个脸皮厚的人,被自家把兄弟骂几声也没当回事,再说这事做得也太那个了点,连一声辩解也没有,反而一个劲地陪笑脸、道不是。由于曹锟的良好表现再加旁边众人的劝说,过了许久,卢、陈二人的气就慢慢消了下来。最后,在冯国璋的主持下,大家一起吃饭,算是给卢、陈两人压惊和赔罪。
“华甫兄,这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卢永祥微微有点醉意,“这么下去,弟兄们的老本全拼光了,以后还怎么过?”
“我也这么想,可是革命军不肯放过我们啊。”冯国璋走前,老袁和他通气,一定要把那层意思和手下诸将说明,“其实咱们也可以不和革命军打仗。”
“真的?”曹锟已经打怕了,“快说说,有什么好法子。”
“法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和革命军谈判,而且是按照他们的意思来。”潘榘楹也是聪明人,滦州事变的参与者,反戈一击的动摇者,智商和计谋绝对是一流的。
“说来说去,革命军要的是共和,咱们要的是君主立宪,还是有很大差别的,谈判我看是谈不拢。”何宗莲虽然不属于这个北洋的核心圈,但还是出现在饭桌上。
“那你说怎么办?你带弟兄们去打仗?”陈光远冷冰冰地望着他,“你有把握打赢吗?”
“好了,好了,大家不要争了,咱们是军人,军人就只管听从命令,眼下虽然受了点损失,但毕竟主力还是撤出来了嘛,各地巡防营也跟着撤过来了。”卢永祥说,“我看这样,请华甫兄禀告袁大人,批准我们把巡防营就地补充到部队,然后在唐山休整,你意下如何?至于我们的损失,也请华甫兄在太后面前辩解一二,就说我们尽力了。”
“也只能先这样了。”冯国璋安慰他们,“至于损失,各位不要往心里去,胜败乃兵家常事,再说这次卢、陈二位兄弟也是为了掩护大部队先撤才这样的,不仅无过,反而有功,就不用担心了,太后和袁大人都没有责备你们的意思。”
散会时,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心思,冯国璋有话在席间说不方便,只能先放一放。由于他带领的是禁卫军,不能久留,当夜仍旧要赶回去,除了何宗莲故意没有通知他外,其余将领都到车站送行。
“华甫兄,在席间我看你欲言又止,是不是袁大人还有什么交待?”卢永祥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现在都只剩下咱们弟兄了,赶紧说吧。”
“部队都打完了,你们心疼,袁大人更心疼。”众人点头称是。袁世凯有今天,很大程度上靠了北洋六镇的支撑。
“如果我们都拼光了,哪里还有我们的地位在?”冯国璋意味深长地说,“诸位还是要小心哪。”
“这……”
曹锟最笨,没有吃透里面的意思,脸涨得通红:“华甫,有什么话你就直说,别拐弯抹角地。”
“没什么,大家都听袁大人指挥,好好把部队带好,其余事情不用太操心。”冯国璋暧昧地说,“是战是和,袁大人会拿主意的,他绝不会让我们吃亏。”
“现在朝廷里乱成一团,我们千万不能乱,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事情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