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节(2 / 3)

加入书签

刚嫁过来的新夫郎,村里说嘴的人更多,得注意打扮。

他坐在床上思考了一会儿,才打开柜子,找出一身青色的棉布衣裳,这是成婚后新做的,还没穿过,顾朝朗今早穿的也是新衣裳,是裁靛蓝色的布做的。

又坐到妆台前,从匣子里拿出两只雕花的银镯子戴上。

这是他的嫁妆,时乐从小就不喜欢戴花、戴簪子什么的,他娘就给他打了四只镯子,一两半的一对素镯子压箱底,还有一对半两多重的,镯面雕了花,是平时戴的。

又抬手散了头发,换上天青色的发带,这是之前顾朝朗给他买的,时乐一直没舍得用,今日还是第一次。

穿戴整齐后,又从另一个柜子里拿出新买的红纸把糖包上,数了十个鸡蛋用稻草绑起来串成一串。

看着外头太阳越来越高,时乐也没多等,锁上院门就出去了,总归要路过顾清家,直接去叫他就是。

刚走到半路,就瞧见顾清迎面走来,顾清也看见了他,快步朝他走来。

“时乐哥哥,我来晚了,你等急了吧。”顾清有些懊恼。

时乐笑道:“没有的事儿,我来叫你也是一样的。”

顾清今日也特意打扮了,头上是藕褐色的发带,一对莲花样的耳坠子,手腕上一只镯子,腰带上还挂着一个络子。

两人笑笑盈盈地上下打量对方的妆扮,还是时乐先开了口,“清哥儿今日真好看。”

眼神扫过顾清的腰间,突然叹了一下道:“呀,我都忘了戴你给我做的那个络子,只拿着帕子就出来了。”

顾清到底脸皮薄些,抿唇笑着,就要把络子解下来递给时乐,被时乐一把拦了。

“这是做什么,你戴着好看呢,我不是带帕子了,一样的。”

顾清嘿嘿一笑,两人并肩往村口赵婶子家走去。

时下里宴席请客,只有晚上哺食是按“八大碗”的习俗来,亲戚也是傍晚才来,正午这餐只有来帮忙的乡亲并他们的家人来,饭菜也要简单些。

但此时赵婶子家已经十分热闹,隔着一段距离就能看到院门口挂着的红布,隐约还有笑闹声传出来。

院门上贴着红色的囍字,侧边支了张桌子,顾向晨特地请了村长的儿子来帮忙登记礼单,时乐将手里的东西递过去,等登记完才和顾清一起往里走。

赵婶子家在村口,院子很大,此时已经支满了桌子,靠近灶房的一侧摆满了条凳,坐着一群在帮忙洗菜择菜的妇人夫郎。

顾清眼神好,一下就找到他娘在的地方,拉着时乐过去,两人就坐在李秋芳身后,默默地帮忙。

像他们这种新婚和待嫁的哥儿,正是村里人最喜欢打趣的对象,两人没坐下多大一会儿,已经被打趣地满脸通红,还是李秋芳笑骂了几句,旁边打趣的妇人才停下。

好不容易到午时,李秋芳带着他们找了张桌子坐下,又招呼几个年纪相当的哥儿夫郎过来坐了,才去帮忙。

此时顾朝朗他们迎亲的已经出了门,新娘子家的那个村略有些远,得走上一个时辰。

饭食过后,时乐和顾清回了趟家,把各自家里的牲畜鸡鸭喂了,等到未时才回到赵婶子家。

赵婶子家这次宴席请的是李家村的大厨,听说手艺也很不错,现在正在炖骨头,扑鼻的肉香味勾起了客人的馋虫。

院子里支了两个土灶,一个炖肉煮鸡,一个用来烧水和炒菜,灶房里的则用来蒸饭。

一侧洗菜切菜的妇人夫郎们更是忙得热火朝天,陆续有亲戚上门,还要和主家一起上前招待,引到位置上坐下,又端上瓜子果子,备好茶水。

像时乐他们这个年纪的哥儿姑娘,在宴席上只会被分到打打下手的活儿,招待主家亲戚是不需要他们去的。

他和顾清就像两个小尾巴一样跟在李秋芳后面,让干什么干什么,被打趣了也不用说话,只需要低头微笑。

李秋芳在前头忙活的同时还会帮他们回话,还能顺着人家的话头把他俩都夸一遍,还会问人家“你说对吧?”,让人家也夸他们俩一遍。

噼里啪啦。

远处传来的鞭炮声让院子里的人一下子沸腾了,最先反应过来的是小孩子,已经一窝蜂地跑出去了。

时乐和顾清两人则跟在人群后来到了院门口,远远地看见迎亲队伍过来。

时乐一下就看到了顾朝朗的身影,明明是跟在新郎侧后方,在他眼里却比新郎还要亮眼一些。

时乐目光灼灼地盯着他,嘴角是掩饰不住的笑意。

许是时乐的目光太过灼热,顾朝朗也看见了在人群中的他。

顾朝朗平日里不大爱笑,此时为了符合迎亲的氛围,硬挤出来一抹笑容挂在脸上。

在看见时乐的刹那,笑意变得真切起来,直入眼底。

两人眼神交织在一起,良久才各自移开视线。

时乐这才注意到前方新郎已经掀开了轿帘,要背新娘进门了。

顾清站在旁边,见他终于回过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