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节(1 / 2)

加入书签

沈君迁用私房给沈空青置办三亩地的事是经过了两个儿子的同意,他虽然偏心,可也怕晚辈们心里有疙瘩,做事之前都会剖开了先说,也会从别的地方补回给孩子们。

就拿沈泽兰来说,沈君迁便往给她备的嫁妆里多添了二两银子,虽说跟买地的钱比起来不算什么,但他的做法让人无可指摘。

沈云华夫妻俩也清楚,老人的私房里多数都是沈申姜夫妇孝敬的。

拿儿子的钱去疼惜孙子,这换到别家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而且买藕种、请人耙地的钱也都是沈申姜出的。

沈君迁名下有十五亩水田、八亩旱地,因着两个儿子双双成家,之后便分给了沈申姜兄弟。

沈家两兄弟和气,关于分家这事也是有商有量,沈申姜夫妇在外做生意,钱挣得快,而且沈空青他们年幼时也多亏沈云华夫妇帮忙照看,夫妇俩合计之后,便将家里大部分的田地分给了沈云华,他们只要了六亩水田,三亩旱地,但因着顾不到地里,就全部交给沈云华夫妇俩打理,除却交税的,然后再分一部分给他们即可。

后来沈申姜做生意挣了钱,又陆续添了几亩,可以说沈家的家底在南山村是可以媲美村长家的。

之后沈零榆中了秀才家里不用再交税,每季所获得的粮食还能往外卖掉一些,沈零榆自己也有朝廷奖赏的五亩水田,这也就是为什么沈君迁会为沈空青做打算的原因。

沈泽兰将来外嫁,田地是不用分的,家里只要给她备一份丰富的嫁妆便可,那沈云华的那份将来就全是沈川柏的。

沈零榆将来是做官,可也不能不分田地,就只有沈空青,在外打仗什么都没有,沈君迁偏心他,自是要多考虑。

家里田地多,沈云华也要卖货,往往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事,所以耙地一向是请村里的人干。

今年又多了那三亩种藕的地。

工钱仍是沈申姜结的。

沈泽兰想着连大哥都避免不了干活,那她更要吃饱一些,这样才能有力气。

这样想着,便多吃了一个鸡蛋。

吃了早食,一家人就得准备下地了。

沈云华夫妇要去挑基肥,沈泽兰则要把锄头钉耙和种子带到地里去。

沈空青也换上了旧衣,带上斗笠出门。

他只有三身新衣裳,肯定不能穿着下地,所以翻出了沈零榆的竖褐先穿着,

袖子与裤脚依旧短了,但好在不影响干活。

出门那会,天空被朝霞的粉映衬的大亮。

沈空青挑着粪箕按照沈君迁的指示先去村尾种藕的李家那装藕种,这姓李的人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种藕,因着挣了钱,在村里是人尽皆知,沈空青虽然不认得,但问上一句便能知道是哪位。

到了李家,还见到其他装藕种的人。

他也不清楚是主人家还是别家的人。

沈空青见到了主人家,汉子皮肤晒得黝黑,从汗褂露出来的一双手臂精壮结实,明显是经常做重活的人。

主人家也从他的面容认出了他的身份,首先说道:“你祖父定了早晚两个品种,早熟的是脆藕,晚熟的是粉藕,我都给你分好了,你跟我来,我与你说道说道。”

沈君迁向主人家定下的分别是早熟品种白荷与晚熟品种丝苗,这两种藕口感有所不同,所以也分为脆藕与粉藕。

沈空青弄清楚之后,便先挑着白荷藕去地里。

后山坡对面是整个村子的农田所在,南山村大部分的田地也集中在这一边,像村口那一块是少部分,种的也大多是麦子之类的庄稼。

所以平日里只有出来灌水或者除草才能见到人影的田野上,这会落满了人。

或耙或锄地干着播种的事。

说来也是巧,沈君迁用来种藕的三亩地正好在荒地对面,两者就隔了条水渠和大路。

上次过来看见空着也没多想,谁知竟是自己要种的地。

沈空青把一担重重的藕种放到田埂上,叹了口气。

没成想避开了开荒,却一头栽在了他家祖父手上。

沈君迁已经在等着了,见他过来便开始教他怎么种藕。

被逼无奈,沈空青只有脱掉草鞋、卷起裤腿下田。

放置一夜的水有些凉,沈空青赤着脚下田那会还打了个激灵。

种藕其实不难,注意掩埋的高度、须得把藕芽露出来,掌握好这几点就没问题了。

难的是一直得弯着腰。

倒也不是沈空青娇气,毕竟从战场下来的人,只是种地的累与打仗的累真的不能比较,弯着腰在地里干一天,比他负重操练还辛苦。

沈空青还挑着粪箕来回担藕种,扁担磨在麻织成的竖褐上,两个肩膀都给磨疼了。

好不容易收工了,回去还得浇菜喂鸡。

看着身姿细挑,同样是在地里待一天还任劳任怨的沈泽兰,沈空青头一回觉得自愧不如。

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不要种地的想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