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节(1 / 3)

加入书签

衙役看着他, 从他这张与沈零榆有七分相似的脸认出了他的身份:“你就是沈壮士?”

沈空青抱拳道:“在下沈空青, 你认得我?”

衙役笑道:“你与沈举人有几分相似, 正巧我有幸见过他。”

原来是因为沈零榆,也对,他是县令未来的儿婿,衙役又在县衙当差,见过也不奇怪:“原来如此。”

言归正传,衙役说道:“此次下发的粮食是每人十石,小麦和大米各五石,至于荒地得劳烦村长查一下哪些是闲置的,由我和里正见证,凑齐给你们。”

按照陈朝的斤数算,一石是一百六十斤,十石就是一千六百斤,难怪两人的份量却要三辆牛车拉,至于荒地一倾那就是五十亩。

乍一看这两个数量很多,其实不如沈常山每月三斗米和那十亩水田。

荒地之所以是荒地,就是因为种植难度大,否则也不会被荒弃。

村长见官差提到自己,连忙去里屋拿出登记着南山村田地所属的本子,查阅一番后,说道:“如若是一百亩的荒地,那只有后山坡旁边那块地才符合。”

南山村因依山傍水的缘故,能荒弃的地并不多,沈空青和杜远志又是村里长大的,自然知道村长说的是实话。

杜远志说道:“但我记得那块地并没有一百亩。”

后山坡那块地亩数最多八十。

村长连忙道:“我再从别的地方补给你们。”

里正便催促他:“那你快查查。”

村长将本子翻了又翻,最后勉为其难从别的地方抠了三块荒地下来,但跟后山坡都不是同一个方向,有一块甚至挨着深山那边。

但既然都是山脚下的地,那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好开垦。

荒废的太久早已经杂草丛生,而且石子多,这五十亩地就算是开荒,锄头都不知道要挖坏几把。

官差本不该插手这事,只是他来的时候得了县令的吩咐,让问一下沈空青:“二位可满意?”

他会做事,心里清楚如若单独问沈空青摆明了是借沈零榆的关系在行便利,而他特意问两人,那是丝毫不给自家大人沾污点的机会。

沈空青知道就算不满意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南山村因为地理原因,能被开垦出来种庄稼的地早就被陆续开垦了,哪还有什么好地。

杜远志也明白这个道理,两人便没说话,点点头,默认了村长的安排。

于是在官差和里正的见证下,村长将这些荒地的地契分别交给了两人。

为了公平起见,后山坡那块地每人各拿一半。

沈空青二人自是同意。

事情圆满解决,官差又卖了沈空青一个好:“你二人家住何方?我让人把粮食给你们送过去。”

沈空青知道他是因为谁的缘故才说这话,也承了他的好:“多谢,请随我来。”

官差便让赶牛车的三人前去帮忙。

三千二百斤粮食全都是用麻袋装好的,一袋就是一百斤,三人不仅给他们送到家,还帮忙搬进屋。

有村民看到了,前后一合计,就知道官差和里正是来找这两人的。

帮忙搬抬粮食的壮士前脚刚走,后脚沈君迁就进了家门。

他原本在村口下棋,听说里正带着官差去了村长那,村长又去找了沈空青,以为是出了什么事,一盘棋都没下完急匆匆就往家里赶。

结果一进家门就看见院子里堆成小山的麻袋。

他问站在一旁的沈空青:“这是?”

“官府下发的粮食,一共十石。”沈空青把地契收好放进怀里,就卷袖子准备搬粮食。

壮士帮忙抬进家门,沈空青也不敢过分还让人搬进粮仓,加上那个地方让外人看见也不好。

一听是给解甲归田的战士发的,沈君迁就觉得少了:“命都搭上半条才换了这么点东西。”

沈空青没说话,自顾自去搬麻袋。

沈君迁说:“我帮你。”两人的话好抬一点。

沈空青见他一把年纪,没忍心让他帮忙:“不碍事,我慢点搬。”

把重重的一麻袋扛上肩,抬步就往粮仓去。

南山村的每家每户都建有粮仓,大都是像沈空青家这样,单独一个房间放置粮食。

粮仓最重要的就是防潮,都是选在较为干燥和通风的地方。

沈空青虽然能扛起来一袋粮食,但到底是吃力了些,若是没受伤之前,这十六麻袋还真不在话下。

他与沈君迁说的慢慢来真不是在谦虚,扛两袋就要歇一会,等十六麻袋搬完,小半个时辰就过去了。

沈君迁看他累的满头大汗,把凉茶递给他,嘴上骂着:“逞什么能,我虽然一把年纪了可也不至于抬不起这一袋粮食。”

沈空青坐在走廊下放置的竹椅上喘着气,一下子用力过猛,养了十来日的脸色又变得苍白,他接过凉茶饮完,虚虚说道:“不就是累点,这能有什么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