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9节(1 / 2)

加入书签

沈泽兰说:“我给大哥留点菜?”

沈君迁头一点:“多夹两块兔肉,我看他爱吃。”

沈申姜夫妇:“”看来大儿子在家备受宠爱。

沈空青负气回了房间,越想越不是回事。

总觉得堂弟与冬哥儿之间一定有问题。

他思来想去,只猜到一个可能。

一定是沈川柏只顾着打拼事业挣银子,忽略了冬哥儿才拖到现在还没成婚。

作者有话要说:

大青,你弟弟在外面有人啦,赶紧上手抢,哈哈哈哈

沈川柏很冤。

叶天冬很失落。

要是下午那会他跑早一点就能把青哥的手巾拿回家了。

想起闻到的皂角香,明明是一样的香气,可手巾上的却让他面红耳赤。

“啊啊啊啊,叶天冬你真是没用。”叶天冬恨得翻过身来捶床榻。

正从他屋外过的陈秋香听见屋里的声响,敲了敲窗问他:“怎么了?”

叶天冬抬起头应了声:“阿娘我没事。”

陈秋香说:“没事你捶床做什么?我在门外都听见了。”

“刚看到一只蚊子,我在打它。”

陈秋香都不想戳穿他,三月初夜里还凉着哪来的蚊子:“赶紧睡觉。”

“好。”

叶天冬躺在床上拿被子盖住自己,要去做一个美美的梦。

三月初五,清明节、宜祭祀。

清明节、中秋节和春节是南山村的三大节,这三个节日也最隆重。

在清明节这一日南山村有踏青插柳祭祀等习俗。

所谓插柳就是把柳枝插在屋檐下,这不仅可以预报天气,因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还可以驱鬼辟邪,一枝多用。

而踏青就是到野外散步游玩,欣赏下春天的美景,主要是想让一大家子在一块体验一下万物萌动。

祭祀是清明节一众习俗中的重中之重。

这日扫墓祭祖,沈氏和叶氏、李氏在南山村占人口最多,渊源也最久。

沈氏更是南山村开村时就存在的家族,往上了说,沈空青的祖宗和现在外面一个姓沈的在百年前是一家。

所以他们不仅要祭拜自己的祖先,还要去祭拜祖先的祖先。

但因着祖先实在是多,只要上了族谱的先辈他们这些后辈都得带上祭品去祭拜,所以初四那日便先拜了公家,初五这日拜自家祖先。

沈君迁带着儿子和孙子去扫了自己爷爷奶奶和爹娘的墓,最后才到了发妻。

他的发妻没有和长辈葬在一块,而是葬在了后山,这一片还葬了村里其它的老人,有一些还是他的同辈。

沈君迁把发妻墓碑旁的杂草拔干净,嘴上絮絮叨叨:“老婆子,大孙子回来啦,我想一定是你泉下有知保佑着他,你要是不嫌辛苦就再去看看二孙子和三孙子,他俩一个在外走商一个在京城,我这双眼睛看不到那么远,只能麻烦你啦。”

沈申姜兄弟听着,不禁有些悲伤。

他们的娘是苦的,正要享福的年纪走了,为此沈君迁自责多年,他每年来看发妻都得说上几句话,算是聊以寄慰。

对于老夫人沈空青还有些印象,她去世那会沈空青已经十岁,所以他记得老人家那慈祥的眉目、温热的脸颊和带着老茧的手掌。

沈空青把给老人家准备的寿衣纸元宝用火折子点了,浓烟冒出,随着升起的还有村长带头组成的防火队,铜锣敲响,离山下近的就能听见村长说小心火烛的声音。

这是担心烧祭品时不小心把山给点了。

几人也没急着走,一直等香烛燃尽,确认没有火星子了才离开。

下了山,正到后山坡,这一片是平整的草地,平日村里放牛放羊都来这,所以后山坡这如今有许多牛羊在吃草。

而后山坡旁边挨着的就是山脚下的荒地,这一带因常年受雨水冲刷,从山上冲了许多石头下来埋进了地里,因不好开垦南山村的先辈便任其废弃了长草,供牛羊啃食。

与后山坡有一丈大路之宽的对面就是村里的农田,此时青色与黄色交接,共织出一片秀美山河。

这一片种满了冬小麦与油菜。

油菜开着花,鲜黄色的生命怒放着,芳香浓郁,引来蜜蜂与蝴蝶的嬉戏。

地里头有哥儿姑娘嬉笑打闹,是追着这片春色共舞的人。

而在那一群年轻的面孔里,沈空青最先发现了叶天冬。

他今日穿了件碧落色的右衽道袍,模样好的不像农户家的孩子,倒像是下乡游玩的哥儿,就见他弯腰,从水渠旁的田埂上折了一朵紫色野花,与身边的人说着笑往自己鬓间别去,完了还美美地摇头晃脑。

大庆朝的哥儿可以簪花抹粉,但这一般都是富贵人家的哥儿才享受的起的事,乡村里的哥儿要想装扮也只能往地里田野上折一朵新鲜的野花戴着。

沈空青看着他臭美的样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