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节(1 / 3)

加入书签

他这三个响头嗑的实在,额心都红了。

沈申姜也在注视着他,看着沈空青凹进去的脸颊,也不禁心疼。

可比起村里其他人,儿子能活着回来已是万幸,瘦点有什么关系?好好养一段时日就是了。

就是不知儿子到底为了何事晚归。

沈申姜不过四十,一张轮廓分明的脸却有疲态,他心里记挂着沈空青,陈朝与澧朝的仗年前就打完了,可儿子无故拖延数月才归家,虽说是收了报平安的信,可他也晓得里面定是有事瞒着,只是儿子不说,他也不能说出来让妻子跟着担忧,心里藏着事,这几个月脸色都明显憔悴,但好在是全须全尾回来,心中总算松了口气:“回来就好,你离家那日起你娘就想着你,回来就好。”

做爹的总是寡言,但一句‘回来就好’却表明太多。

“我也想你们。”见了父母,他在城门口做出来的虚假笑容总算有了真实感。

沈空青虽说排行老大,可沈申姜与李芳茹却从未偏心过他们三兄妹任何一人。

所以沈空青对于他们的挂念没有掺杂一点水分,不然也不会婉拒将军的邀请执意归家。

李芳茹搬来一张凳子让他坐下,嘴里也喋喋问道:“你几时进的城?可吃过早饭了?想吃什么跟娘说,娘去做。”

沈空青把沾了点面粉的凳面扫干净,坐了下来,倒也不是他累,是他不坐的话爹娘不肯:“不麻烦,我随便在外面吃点就行。”

沈申姜伸手把他的包袱拿过来,搁在干净的桌面上,道:“你刚回来,还是先回家去休息。”

“对对对,瞧我这脑子,爹娘在县城租了房子,我现在领你过去,你好好睡一觉,休息够了我们再回村里。”

作者有话要说:

我来啦~~~

基调还是一样,平平无奇,淡成白开水的种田文。

感情线可能会慢热,也可能会飞快,我也说不好,哈哈哈哈。

进了铺子里边坐着,炉膛里残存的热气喷薄而出,沈空青身上还穿着夹衣,这会温度上来了,他稍稍觉得热。

二月的天气就是这般反复无常,身子骨弱的稍不注意就得染了风寒。

而这间铺子是三年前沈零榆考中秀才上县城念书,沈申姜夫妇为了方便照顾他,特意搬来县城做生意,久而久之的,这间铺子不仅有了年份,也见证了沈零榆从童生到举人之路。

他打量了眼铺子里间,包子铺被一分为二,里边是做和蒸包子的地方,蒸笼整而有序地叠放着,而外面这一小块才是摆卖的。

是很常见的包子铺格局。

但要说起来,做吃食除了手艺最讲究的就是卫生。

卖包子是沈申姜养家糊口的活,沈空青年幼时他就做这买卖,这些年口碑一直不错,所以包子铺除了一点洒落的面粉,灶台上连半点灰尘都没看见。

他在打量包子铺,李芳茹也在看着他。

见儿子如此消瘦,又担心他长途跋涉累了,不想他窝在这陪着,便想先领他回家去,正好她也没心思再接着卖包子,李芳茹是个雷厉风行的性子,想法一出就对沈申姜道:“你把数清一清,将剩下的包子包好送给左邻右舍,我和大青先回家去。”

沈申姜也是这么想的,剩下的包子不多,平日里也多亏了左邻右舍的帮衬,正好回馈他们的恩情:“那你们先回。”

沈空青却不敢,站了起来:“我来帮忙。”

李芳茹一手拉住他,一手去够他的包袱:“东西该放哪你爹才清楚,免得帮倒忙,你现在啊,先陪娘。”

沈空青看着李芳茹,神情既是无奈又带着笑。

他该庆幸爹娘没有因为五年的光阴而对他这个儿子有所疏远。

“嗯。”他去把包袱拿在自己手上。

李芳茹又对沈申姜道:“一会你去买只鸡回来给儿子炖汤喝。”

已经开始在忙的沈申姜抽空应了声:“知道了。”

李芳茹就去收拾钱匣子,留下买菜的钱,剩下的都带走了。

家里的钱不归沈空青管,加上他也不惦记,就没在旁边等,而是出了外面。

李芳茹把一袋子铜板收好,这才出去。

她站在沈空青旁边,往巷头也就是沈空青来的方向指:“房子在桥对面,我们先过河。”

沈空青嗯了声。

县城的路四通八达,尽管城门口也是那边去,但最多算是同了一段路。

“娘你小心台阶。”沈空青见她一门心思都在自己身上,担心她一脚踏空,便出言提醒。

儿子的关心让李芳茹带着细纹的眼尾微微勾起,含着笑意。

“你回家了娘心里高兴。”她轻声说了句。

儿行千里母担忧,沈空青懂李芳茹的感受,在军营那会,几乎隔一个月他就能收到家书,那次数都快赶上家人远在京城的少将军,等天气冷一些,随着信来的还有李芳茹亲手缝制的棉衣和布鞋,沈空青常常被同袍笑话,说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