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节(1 / 3)
上可九天揽月 (五)
对啊,天上的星辰那么多,听仙画说甚至比地球还要更大,那也会有住人吗?
如果有的话,他们会长什么样子?
有人脑洞大开: 肯定有,说不定咱们《山海经》里的那些异兽就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说不定就像是传说中的神仙。”
也有人谨慎的摇摇头: “我希望没有。”
他身边的人好奇的问:“这是为何?”
还记得上一期仙画讲的故事吗?”那人微微冷笑一声,“西班牙人发现了印加帝国,结果转手就给人送了一张有天花病毒的毯子给他们。若是生活在其他星球上的人也是这样的恶人……
这么一说,大家都觉得不寒而栗。
这时候,有人挥挥手: 不用担心,既然这路小柒还生活得好好的,那就无需我们担心此事。再说了,担心也没用。
但这个话题给无数的古代剧作家和小说家们提供了灵感和素材,下笔有如神助,酝酿出了一个个精妙绝伦的故事。
【而我们早在战国中期的时候,就有天文学家发现了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并且总结了其出没的规律。】
【那就是春秋时期的魏国人石申和齐国人甘德。】
【他们不仅测定了121颗恒星方位,还发现了金木水火土的运行周期。另外,甘德对木星的研究最深,甚至还写了一本关于木星的著作,叫《岁星经》。】
春秋的夜空下。
甘德正在高山上观测星空。
为了看星星,他每隔几天都要不辞辛劳的爬一次山,因为这里看得最清楚。通过这些年的观测,他成功的确定了不少的星宿。
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木星——他称为岁星的旁边有一颗光辉呈现淡淡红色的小星星。
甘德不以为意。
但是当天快亮的时候,木星运行到了偏西的方位,它旁边的这颗小星星依然还在,甘德意识到这可能不是偶然。
这颗小星星是跟着木星在转动的。
它们俩或许是同盟的关系。
第二天,他又来了,意料之中的,这颗小星星依然伴在木星的左右。
甘德
回家后,在纸上记下来:“单于之岁,岁星在子。与虚、危晨出夕入。其状甚大,有光,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是谓同盟。
【木卫三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被肉眼所观测到的。因此这条记载的真实性非常的高。而木卫三在天文学上真正被发现并命名还要等到1610年伽利略用望远镜来观测木星。】
【甘德的这一发现也比伽利略要早了将近两千年!】天文望远镜立在地上,如同大大的炮管。最先进的哈勃空间望远镜更是结构复杂,占地巨大。
【石申和甘德并不认识,也不算是一个时代的人,石申比甘德的年代略晚。只是后世有人把他俩写的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秦朝。
扶苏有些惭愧的对在场的太史令胡毋敬说道: “我竟不知道石申甘德。也未曾听过《甘石星经》。
胡毋敬宽容的一笑: 公子无需介怀,《甘石星经》不过是观星之作,并非治国之理。臣也是接任了太史令一职后才接触到的这些。
胡毋敬自己擅长的是儒学,但他对天文也感兴趣。上任太史令后也很是研究了一番相关的知识。
让他有所感慨的是,从历史上来看,石申和甘德不过是小人物罢了,并未建下什么基业,也从不曾在一些风云变幻的大事中出现,死了也掀不起任何浪花。
所以像扶苏这样可以说是博览群书的人都不曾听过他们的名字。
但就是这样的小人物,却登上了仙画,即使几千年后,后世之人也未忘却他们做出来的成就。人的际遇,真是奇妙。
历史的评说,也真是奇妙。
唐朝。
国子监中有人一拍桌子,懊恼的道: “我也发现过呀,有的时候可以看到岁星旁边有一颗小星一直亮着。原来这也算是了不得的发现吗?
他是不是差一点点也能登上仙画了?
“看到并不代表能有所认知。”国子监祭酒孔颖达走进来, 就像你每天都看到天与地,看到昼夜更替,但你能从中领悟和发现道理吗?
普通人和天才,也只是一线之隔而已。
而在将作监,工匠们的眼神亮了。
这是不是和显微镜类似的东西,只是用来望远?
已经有人忍不住畅想,上次做出显微镜来得了一大笔赏赐,如果这次能做出望远镜来,不知道是不是也能有赏赐进账?
【石申甘德之后的天文学家们对五大行星的运行规律了解得更深了。】
【最强大脑祖冲之不仅算交月点,还计算出了木、水、火、金、土等五大行星在天空运行的轨道和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他算出木星运转一周的时间为11858年,而现代科学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