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2 / 3)
“去城门口坐大车。”他答,“洛十一已经在前面跟着了,我们慢慢尾随上去。”
雪后初晴的阳光下,两个人肩并肩走过寂静的长街,两侧屋顶上积雪簌簌滑动,头顶的天空洁净如琉璃。祝子安侧过脸,身边的女孩走得安静,抱着白麻布的包裹,发梢蹭到了一粒雪子。
他的手指动了动,没有伸出去,静静等着风把她发间的雪花吹落。
“你是第一次离开长安吧?”他问。
“嗯。以前最多也就到灞桥了。”她点点头,“我从来不知道长安之外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你呢?”
“我很少离开长安。”他笑笑,“不过我去过东都。”
“也是坐大车去么?”
“大车哪里能去那么远的地方?”他笑了一声,“我是坐船去的。从渭水出发,沿着黄河行船,就到了洛阳。”
“真好。”她说,“我没坐过那么久的船。”
“很无聊的。”他想了想,“不过你喜欢的话,以后带你去。”
“真的吗?”
“真的。”
就这样不咸不淡地聊着,两个人在城门口等到了大车。
那是平民百姓搭的马车,一车厢里能乌泱泱坐满许多人,一个铜板子上一个人。
大车是随叫随到的,没有什么特定的站点。有的前往潼关,有的前往华州,有的去得更远,一路往秦岭而去,翻越漫漫的山路,朝着蜀中的方向。
冬至前后放足足七日的假,出城的人络绎不绝。车厢里面挤满了穿着粗麻布衣与草编履鞋的人,有的挑担赶往郊外贩卖瓷器,有的包着点心去乡下拜访亲戚。
祝子安带着姜葵挤在人群里排队。他在上车之前往一位小童的手里搁了两个沉甸甸的铜钱,然后拉起姜葵随着人流朝拥挤的车厢里走。
他们坐在大车的最里头,靠着几个摆满土鸡蛋的竹编篮子。祝子安倾身推开了身边的小窗,让微凉的晨风吹进来,散去一点浑浊的气味。他满意地点点头。
“祝子安。”她忽然想到。
“嗯?”
“你以前说要坐大车去旅行,就是要坐这样的大车吗?”
“嗯。”
他点头,“像这样带上几个铜板子,来了大车就坐上去,也不用管去什么方向。坐累了就停下来,去乡野里逛一逛,寻个人家讨盏茶喝,然后继续漫无目的地走。”
“你知道,书经里有一句话,”他低头想了想,“‘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等我洗手不干了,就想过这样的日子。”
摇摇晃晃的车厢里,他渐渐开始犯困,抓起大氅盖在脸上,歪着头靠在窗边睡觉。
姜葵转头盯着埋在大氅下的人,有点不解:“你什么时候养成了蒙着头睡觉的习惯?”
“嗯?”大氅下面传来回答,“我没睡觉,我是在想事情。”
她叹了口气:“瞎子都看得出来你是睡觉好不好?”
“好吧。”大氅下面又传来回答,语气很诚恳,“最近发觉睡觉的时候会被人盯着……太可怕了。我会睡不好。”
“我会盯着你吗?”她愣了一下,“……实在抱歉。”
“没事。”大氅下的人翻了个身,睡着了。
雪后晴天里,大车一路晃到了郊外。姜葵隔着大氅拍醒了祝子安,他从下面探出头,懒洋洋打了个呵欠,然后拉着她下了车。
“晨间收到洛十一的情报,将军府会停在三家店。”他边走边说,“我们今晚去那里。”
他在路边喊住一位放牛的老伯,用一小包碎银换了一辆牛车和一件蓑衣。他披上蓑衣,戴着一个草编斗笠,翻身坐在车座上,轻轻拉着一根撇绳,引着牛车缓缓前进。
姜葵抱膝坐在他车后的木板子上,托着腮看他像模像样地赶牛车。
当当的铜铃声里,大青牛不紧不慢走在路上,拖着木板车碾过田野间的小径,远处是群山环绕,白雪皑皑,无垠的原野上长风流遍。
许久之后,天空尽头落起了细雪,纷纷扬扬地飞在原野之上。
“啊。”祝子安仰头看天,“下雪了。”
他有些苦恼,“没带伞。早知道多要一件蓑衣了。”
“没事。你继续赶车就好了。”铜铃声叮当,姜葵听得困了,打了个呵欠,“我想睡一会儿。”
“不行。你会淋湿的。会着凉的。”他很严肃,“我们等雪停了再走吧。”
他停了牛车,放下手里的撇绳,转身跳到木板上,坐在姜葵的旁边。
她倦倦地耷拉着眼睑,朦胧间忽然听见窸窣的声音。她抬起头,身边的人撑起那件蓑衣,轻轻把两个人一起盖在底下。
蓑衣底下,两个人肩并肩坐在一起,头顶上是纷纷的落雪。一层又一层的雪花堆起在原野上,慢慢把一切声音都掩埋,只剩下孤零零的牛车和牛车上的两个人。
无边又无垠的雪里,堆积着洁净无暇的白。
“你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