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7节(3 / 3)

加入书签

冬日作乱,消息传递不便,未必有几个人响应。况且这也太心急了,大夏圣人还在龙泉府,入冬时有人叛乱过,旬日而平,十分迅猛,你在敖东城作乱,又能活得几时?

果然,在铁林军、落雁军各一部两万余人抵达后,半月攻克。

而大冬天地出兵,平乱大军的脾气也好不到哪去,敖东城内与乱兵有关系的人,无论亲疏远近,尽屠之。

一直到了大前天,剩下的几千百姓踉踉跄跄上路,在严寒气候中前往安东府时,此事才告一段落,驿路复通——经过这么一番折腾,敖东城为之一空。

这场叛乱,也给三位即将赴任的官老爷们提了一个醒。渤海与中原藩镇不一样,那是真真正正的异国,如果运气不好,他们是有可能被民变掀翻,乃至丧命的,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至忽汗海时,他们甚至体验了一把驿站提供的新式交通工具:狗爬犁。

你别说,速度并不慢,同时也让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了,靺鞨人秋季捕鱼之时,为何会给狗也准备一份过冬口粮。确实离不开啊,拉起爬犁来那叫一个飞快,而且看狗的体型,不多吃点鲑鱼,真的扛不过去。

“好聪明的狗!”出驿站之时,吕兖感叹了句。

“聪明?”驿卒有点懵。

若不是非常能忍受寒冷的气候,冬天能帮着运输人和货物,谁养这狗啊?

吕兖等人也不多话,在驿将那里签字画押之后,便准备离开。

“几位官人……”驿将追了出来,叮嘱道:“入冬前,龙泉府发生过叛乱。因为圣人驻跸城中,符都头脸上挂不住,下了狠手,杀戮过甚,还贬了三万人为奴婢,这个月就要发往沈州、安东府。龙泉府七县人心动荡,很多人心怀怨恨,诸位官人还是小心为妙,切勿去到人迹罕至的地方。”

三人闻言齐齐一惊。他们只听说入冬前有过叛乱,没想到事后处置这么酷烈。

“多谢。”吕兖等人躬身一礼。

“不用这样。”驿将笑道;“我是从天德军退下来的,去年伤了腿,无法再为圣人厮杀啦。龙泉府这地界,中原人很少,看到官人们就很亲切,忍不住便要提醒。”

三人对视一眼。一路走来的所见所闻,从营州的华风初具,到沈州的胡汉交杂,到仙、瑕二州的弱肉强食,以及龙泉府繁华背景下的血腥酷烈,每一处都在给他们上课,让他们见识到了这片新得之地的真正面目。

怪不得有些人不愿意来这当官呢,合着真有生命危险啊。

离开驿站之后,三人就此分别。

吕兖、范文达二人前往海北山城(辽东道驻地),卢鹤年则前往北方二十多里外的龙泉府城。

※※※※※※

进入龙泉府后,卢鹤年倒没急着去报道。

他先慢悠悠地在城内转了转。

街道其实挺宽敞的,就是有些年月了,石板路上都压出了一道道车辙印。

街道两边堆满了脏兮兮的残雪。店铺大门打开着,正常做着买卖。

有人大声谈笑,有人面无表情,有人窃窃私语,人生百态,不一而足。

各色人等皆有。

有穿着汉人服饰的——很难说是汉人还是渤海人。

有穿着皮裘的胡人——老实说,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胡人,至少在龙泉府这片,主要依靠发髻的样式,靠衣服是看不出来的。

卢鹤年盯着一人看了看,应该是靺鞨人,戴着耳环,脑袋前部的头发被剃干净了,只留颅后发,扎起了辫子,用饰品系着,垂于肩膀高度。

这应该是个有钱人了,耳环是金子做的,辫子上的饰品看着像是珠玉一般的东西。卢鹤年知道,靺鞨穷人脑后辫子上系着的是色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