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9节(3 / 3)

加入书签

腹地,淮人不需派多少兵马,即可占领大片土地,威胁唐州。如此,则威胜军大震,士气有可能受到影响,丁会趁势猛攻,折宗本大败的可能性很高。丁会那一点取得突破后,反过来可以会师淮人,包抄进汝州,让李唐宾的主力大军来一场惨败,全军覆没亦不是不可能。

朱全忠对此沉默。其实他也知道,敬翔说的这些过于理想化了,最终打个折,完成一半就不错了。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心动了。

这确实是翻盘的唯一机会。汴州单靠自己,已经无力回天了。

乾宁四年四月十八日,朱全忠下令拔营,分批北上。

粮草辎重都被装到了船上,民夫被征发起来帮着拉纤。

军士们以大车护卫侧翼,防止敌人骑兵袭扰,沿着颍水附近的官道一路北上。

四月二十四日,顺利抵达陈州项城县。此时朱全忠还未收到汴州消息,仿佛一切都被隔绝了一样,这让他的心中颇为焦躁。

可别出什么事啊!

扶沟

子时,大地一片寂静,只有虫儿在欢快地歌唱着。

蓦地,马蹄声、喘息声渐渐响起。朦胧的月光之下,灰色的人流沿着官道汹涌南下。虫儿闭上了嘴巴。

今日是四月二十,正好是朱全忠离开颍州的第三天。邵树德离开了汴州,亲率铁骑军南下。全军近万人,携马三万匹,持五日食水,直扑许州而去。

许、汴之间,大约二百三十里,正常来说,一人三马的情况下两日即到。不惜马力的话,当然可以更快,考虑到随时可能爆发的战斗,这么做是不理智的。

河南的乡野静谧安宁,村庄星罗棋布,溪流沟渠纵横交错。

村子里黑灯瞎火的,连狗吠都没几声,仿佛所有人都熟睡了一般。有散骑游弋在村口,手持骑弓,象征性地威慑一下。

第一波骑兵浪潮过去了。夹着尾巴的黄狗钻出草丛,左顾右盼。

第二波浪潮又涌了过来。黄狗呜咽一声,钻回了草丛中。

一整个晚上都在过兵,吵得睡不着觉。但村子里的人本就毫无睡意,全家老小聚在一起,手持猎弓、长矛、粪叉、木棍,紧张兮兮地从墙缝里注视着外面。

直到天色微明,都没迎来雄鸡报晓。

马蹄声已经消失,村口的散骑也撤了。村民们战战兢兢地打开房门,走到院子里。

官道上满是纵横交错的马蹄印。路边的草地被践踏得厉害,甚至田里的麦子都在压倒了不少。

“马蹄印一大堆,没有车辙,这是在过马队啊。过了一整夜,当年骡子军也没这么阔绰。”有上了年纪的老人感叹道。

“这得有几千骑了吧?”有人问道。

“有的。怕是还不止走一条路,弄不好几万骑都有。尉氏县的百姓苦了,我家幺弟几年前搬过去了,也不知道会怎样。”

“几万骑,马那么大个头,得嚼谷多少东西啊?这种要冲杀的马儿,怕是不能喂草。”

“干草倒是可以喂一点,怕就怕没那么多干草,唉,百姓苦。”老者抬头看了看南方,那里已经没有任何骑兵的踪影,但他却仿佛看到了数万匹马奔腾不休的场景。

诚然,正如老者所说,大群骑兵的南下,胃口奇大,对粮食的消耗不是什么小数目。

二十一日清晨,汴州西南的沙海之内,已经有军士在牧马了。

汴州之南五十里有大梁故城,故城西北十二里有沙海,殆为战国时魏国君臣集议大事处。原为一沼泽,水草丰美,后干涸,隋文帝引汴水注之,操练水师,以备伐陈。国朝又干涸了,如今几乎就只剩湖底那浅浅一汪水,周边数里至十里不等的范围内长满了草。这些草战马不爱吃,但驮马、骑乘马、驴子、骡子却不挑食,吃得很欢,故有辅兵在此放牧,节省粮食消耗。

“大王,此为信使。”牧泽之畔,骑马行军了半夜的邵树德正在饮茶休息,李忠带了一位使者过来。

使者来自飞龙军,契苾璋所遣,看起来甚是年轻,未及弱冠之龄。

“飞龙军左厢前营虞候储慎平参见大王。”使者行礼道。

“契苾璋到哪了?”邵树德毫不废话,直接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