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94节(1 / 3)

加入书签

“现在以我的面子让朝廷同意应无问题,至于几十年后,股份倒了那么多次手,肯定大部分握在了当时最有势力的人手中。想必他们也不愿意朝廷指手画脚。这些势力联合起来,想必朝廷也会忌惮吧。”

“好,就这么办了。疏通官府的事,就交给秦王了。”

……

……

郭业再次入宫,把这事一说,李二陛下不由得大喜过望,道:“扶桑真的有几千万两黄金,几亿两白银?”

“只多不少。”

“好!简直太好了!嘿嘿,想当初扶桑勾结百济灭我四万大军,这下子整好给了朕讨伐扶桑的口实。到时候,朕灭扶桑取了金银矿,多了不敢说,起码能延我大唐的国祚二十年,郭爱卿你居功至伟!”

“多谢陛下夸奖。”

“不过……”李二陛下微微皱眉,道:“这两座矿山,你要分一份朕当然没意见,不过其他人……无功于国,凭什么也要分上一份?一千万贯,朕从国库里挤一挤,总能拿得出来。”

郭业就知道李二陛下会这样想,对这个问题,他早有预案,道:“启禀陛下,微臣之所以用成立股份公司这个法子,实际上是为了朝廷好。”

“什么意思?”

“如今陛下在位,朝廷政治清明,官员也是廉洁自守得多。若是宝山归朝廷所有,当然没问题。但若是后世子孙不肖,朝政黑暗,那些当官的岂不会上下其手?”

他顿了一下,继续道:“到时候,恐怕那两座宝山不但不能赚钱,还得需要朝廷贴补。相反,把七成的利益分出去。那些人可不会任由朝廷的贪官瞎折腾,朝廷只要安心收钱就行了。”

李二陛下颇为玩味地说道:“照你这么说,朝廷只要一成的股份,那些人岂不会更为卖力地为朕守护宝山?”

郭业苦笑道:“陛下您这么讲,微臣就无话可说了。总而言之,微臣以为,朝廷的股份应该在一半以下,而且不应参与矿山的实际经营。”

“呵呵,刚才是跟郭爱卿开个玩笑,你不必往心里去。”

李二陛下正色道:“你这个建议听起来倒是有些道理,不过我大唐境内所有的矿山全是官办。郭爱卿这个主意可与常例不符。纵然朕答应了,朝臣们恐怕也不会轻易同意。”

郭业道:“咱们实话实说,那些矿山虽是官办,实际上朝廷获得的利益,恐怕还不到三成。更多的收益,还是被地方豪强拿去了。而且,他们拿了这么大的收益之后,还不纳税!”

“这些朕当然知道。只是,你准备如何说服朝臣?”

“朝臣的理由,无非是其一,万余青壮聚集,若是有心人挑动容易引发民变,其二,矿山涉及地脉,不可不慎。其三,商人逐利,会贪污朝廷应得之钱。”

“那你又如何解决这些质疑?”

“万余矿工乃是孤悬海外,四处皆敌,若无母国补给,恐怕自保都成问题。他们又如何敢反叛?再说了,即便反叛,最坏的情况,不过是我大唐置之不理,又有什么危害?”

“那地脉?”

“陛下您别忘了,那两座矿山是在扶桑。即便是坏了地脉,也是坏扶桑的地脉,和我大唐何干?再说了,把扶桑的地脉坏了,让它永远不为中国祸患,岂不正合了我大唐的心意?”

“关于商人贪污?”

郭业冷笑一声,道:“官员贪污,未必就比商人贪得客气了。微臣的意思,就是要双方制衡。官员盯着商人,商人盯着官员,谁也别太过分。”

“那万一双方沆瀣一气呢?”

“这也简单。商人手持股份换不了,朝廷的官员却无这个问题。到时候分批轮换官员,让他们始终不能铁板一块就行了。说到底,要想完全避免贪污是不可能的,这个法子应该能把贪污降到最低。”

李二陛下眼前一亮,道:“那内地的矿山,是否也能如此办理?”

“那倒是不必。其一,动静太大,恐怕会遭到太多的反弹。治大国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其二,国内这些矿山还真不算什么。海外的宝山多了去了,扶桑的金山和银山只是沧海一粟罢了。”

“真的假的?难道四海之内,不是中国最贵?”

郭业摇了摇头,道:“现如今说我大唐国民最富,当然毫无问题。但要说中国最贵,就看怎么讲了。中国人勤劳勇敢智慧仁义,可称最贵。至于说地大物博,就有些自吹自擂了。”

“此言怎讲?”

“论各色矿产,论土地肥沃,中国都算不得什么。”郭业说得兴起,道:“陛下,请取纸笔来,微臣为您演示一翻。”

李二陛下闻听此言,也顾不得招呼旁人,自己就取了一套笔墨纸砚,道:“郭爱卿,我给你磨墨!”

“这如何使得?”

“文王能为姜子牙拉车,朕为何不能替郭爱卿磨墨?就算记载在史书之上也是一段佳话。唉,可惜观音婢已逝,要不然她来磨墨,朕为郭爱卿扇风,整好可以让人做一幅画来,表明朕的礼贤下士之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