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节(2 / 3)
尉、武骑尉。
武骑尉,第一阶,相当于从七品,以此类推,第十二阶的上柱国就相当于从二品。
如果哪一天,累积军功,蹭蹭往上涨,武勋位升迁到了上柱国,升无可升之时,那么离封爵真心不远矣。
特别是身在厚待功臣的大唐盛世。
……
……
郭业喃喃自语:“骁骑尉,哥们如今也是有武勋傍身之人了?次奥……”
一声感叹,他将眼神从宦官身上转移到了苏定方身上,眼神中充满了感激。
他做梦也想不到,自己竟然能捞来一个寻常文武官吏终极一辈子的光阴,兴许都得不到的勋官。
他知道自己这个正六品的骁骑尉,虽然是素来大方的李二陛下因为杨泰之死,欣喜之下心血来潮授予的。
但是很大程度上也是苏定方给自己争取而来的。
如果不是苏定方在奏折中瞎扯淡,夸大其词,给自己乱添功劳,自己哪里跟这骁骑尉的武勋位挨得着边儿呢?
那宣旨宦官在前,郭业不好明着冲苏定方说些什么,只得无声地张张嘴,打了一个谢谢的口型。
苏定方坦然受之,颔首回笑,也打了一个口型,貌似告诉郭业,这是你小子应得的,你我两不相欠。
“咳咳,咳咳,郭小都护?”
宣旨宦官又是一阵催促,道:“您该谢恩哩。”
郭业啊的一声,故作皇恩浩荡受宠若惊的样子,又冲着长安方向作揖山呼万岁。
那宦官很是满意郭业的表现,不由脱口赞道:“郭小都护真是年轻有为啊,不及弱冠之龄,却已然成了六品骁骑尉,坐镇掌管一方军机,啧啧,羡煞我等庸碌狗辈了。”
郭业连忙转身,都说宁得罪君子,莫得罪小人。
这没了蛋蛋的太监,纵是长得敦厚老实,内心肯定还是阴暗面居多。
郭业不想得罪这种时常在宫中行走之人,立即拱手堆笑道:“内侍大人远道而来,委实辛苦,我已遣人备下薄酒,为你与苏大人接风洗尘来着。”
“嘿嘿……”
宦官一阵柔笑,稍稍轻掩一下嘴后,娘娘腔道:“郭小都护真是伶俐的很哟,难怪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成就,前途当真不可限量哩。”
“内侍大人谬赞,请,这边请……”
“不不不,喝酒吃饭之事儿不着忙。”
宣旨宦官摇头婉拒了郭业的邀请,收敛笑意,神色再次凝重地说道:“老奴这里还有正经事儿要跟郭小都护说哩,大事未操办完,老奴怎敢去饮酒?”
我了个去~~
郭业再次目瞪口呆,敢情两道圣旨完了,还有啥圣谕口讯不成?
汗颜捉急一阵后,郭业喃喃问道:“内侍大人,莫非陛下还有口谕训诫臣下?”
“非也,非也,非陛下圣谕也……”
宦官尖锐阴柔的声音中带着几许的和善笑意,边笑边摇头而说。
顺公公传话
宦官说完要说之话后,通过苏定方从中穿针引线,郭业也大致了解了这个宦官的来历。
前来宣旨的宦官,姓董名顺,年四十,在宫中任正六品的内侍省内给事一职。
所谓的内侍省便是朝廷太监机构,唐代内侍省下辖六局(亦称六司),统领宫中近三万宦官。
因而,唐初所有宦官不叫太监,太监是对有品阶有资历的少部分宦官一种称呼。更多得是因为内侍省的缘故,凡宦官者,皆被称为内侍。
久而久之,太监这个称呼到了后期才广泛应用起来……
至于有人称宦官为公公,这就更有说头了,凡内侍省各局掌事,或六品以上内侍太监,方有资格称之为公公。
也就是说,公公这个称呼,不是哪个内侍太监都可以称呼的,这是对有一定品阶宦官的尊称。
而董顺这个六品内给事正好到了公公的门槛儿。
……
内侍省的头头儿叫内常侍,正五品,是宫中所有太监的老大。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内,皇宫大内;常侍,长时间侍候皇族中人。非皇家心腹宦官,不得出任此职。
至于董顺这个六品内给事一职,虽说品阶不比正五品的内常侍,但是胜在亲近,谁也不敢小觑。
与谁亲近?自然是与皇帝亲近。
内侍省一共有十个内给事,他们从来不参与管事,唯独服务皇帝一人。
十名内给事各司其职,有替皇帝传送奏折的,有伺候皇帝在御书房办公的,有替皇帝上朝下朝伴驾喧声的,有替皇帝传召大臣的。
而董顺这个内给事,则是负责替皇帝宣旨传谕,出宫劳军一事。
宦官有好有坏,但是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地方官吏,都没有人愿意去得罪宦官。
一嘛是人家在天子身边,好坏一句话都能抵得上你在地方折腾一年半载的,二嘛是甭管宦官好坏,割了蛋蛋的宦官就非正常男人,内心多少有些阴暗和不正常。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