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节(5 / 6)
解决甘邦危局。至于具体怎么做,小泉开出条件若干,其中重点便是希望美国能够说动英国和苏俄实际向中国开战。
“……不是我方危言耸听,事实摆在这里,如果我们不能在现阶段遏制住支那的军事优势,那么等我们被支那击败,试问,这个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能够阻挡支那的崛起?总统先生,您作为欧洲后裔,应该不会忘记历史上的黄祸吧?不仅是您,我想丘吉尔首相还有斯大林统帅,他们同样不应该忘记。毕竟,当时我们都是黄祸的受害者——”
在这封回电的最后,小泉又附上以上堪称危言耸听的一段文字。
小泉向美国要求这样要求那样,对于尚能称得上是财大气粗的美国而言都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小泉最大的执念,即说动英国和苏俄向中国事实开战,杜鲁门却没有太大的把握。
先说英国人,在美日秘密缔约一事公开后,特别是美日联手发动第二次太平洋战争之初,英国人以为可以趁火打劫,倒是真出动了军队想要在中南半岛捞取实惠。只是,奈何其军队实在是不争气,结果便是趁火打劫变成了火中取栗,赔了夫人又折兵。再加上欧洲局势并没有如英国人所预期的那样变成英国一家独大,德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不死,法国也似乎有再次崛起的迹象。英国人综合考虑之下,不得不面对现实,将主要精力用于经营欧洲。
再说俄国人。苏俄的情况更加复杂。固然,斯大林一直在图谋夺回远东,可是,因为之前已经在中国远东远征军身上见识到了中国军队的强大,后来的试探又无一例外的碰的头破血流。再加上苏俄国内政局出现动荡,白俄伪政权有死灰复燃的迹象。所以,斯大林并不敢孤注一掷,而是希望能出现更合适的机会。
增补协议
其实就美国的立场,对于说动英国和苏俄对中国事实开战和日本一样的急迫。而且,杜鲁门也坚信,只要肯花时间,舍得付出一定的代价,促成此事并不会太难。只是,因为每多拖延一天甚至一个小时,太平洋舰队就多一份覆灭的危险,所以在再三考虑之后,他回复小泉,称会尽力促成英俄早日对华事实开战,不过这得等太平洋舰队安全之后。担心小泉会继续在这件事上做文章,他又给出甜枣,称美国愿意协助日本在马来半岛抗击中国。
插手马来战事,杜鲁门并不是心血来潮。事实上,在决定纠合日联合舰队发起第二次太平洋战争的时候,杜鲁门就有过这样的打算,即海陆同时开打,一上来就出全力将中国将死。只是,因为考虑到即使能够将中国人赶出东南亚,最终获益的也只能是日本人,在美日两国没能就后中国太平洋权力分配达成共识之前,杜鲁门强行刹住了这个念头。只是,因为在南美实在是被中国人欺负得太狠了,而且和中国之间的矛盾已经不可调和,不管是杜鲁门还是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将军们,亦或是参众两院的议员们,却都有迟早要“全面和中国开战”的觉悟。而且,因为已经认识到中国将战火烧到南美其目的就是为了避免国内的建设事业受到影响。所以,就“全面和中国开战”问题,上至杜鲁门,下至普通的议员,他们都有着这样的欲望,即不打则已要打就把战火烧到中国本土去。
“中国人在我们家门口耀武扬威,让我们投鼠忌器,我们应该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所以我觉得,如果和中国没有媾和的打算,政府从现在开始就应该将‘大举出征亚洲’提上议事日程……”这段话来自一个名叫施特朗的美国众议院议员。
中美两国大打出手,虽然出于政治需要,美国政界存在“亲华”和“反华”的交锋,但是这并不影响美国人同仇敌看,将中国视作美国崛起的最大敌人。毕竟,美国是一个商人主政的国家,而商人首重利益。既然美国为“反法西斯、捍卫世界正义”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那么获取相应的回报至少在商人们看来是天经地义、合情合法的。
所以,尽管在“家门口”南美被中巴联军还有中国海军搞得灰头土脸、颜面尽失,但是美国人从来没有放弃称雄亚洲的远望。这也是为什么南美打得难分难解,美国政府却迟迟不从澳洲调兵回援的原因。
美国人一直在做出兵东南亚的准备,恰逢太平洋舰队遇险,如果提前出动地面部队能够换得太平洋脱险,这个理由也就够了。
对于杜鲁门的提议,小泉纵然觉得其中有阴谋,但是依旧怦然心动。在此之前,小泉在和井上成美等人商量之后,已经觉得要想尽快的让马兰战局局势明朗化,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开辟另外一个战场,好让中国军队顾此失彼。为此,他们也曾在苏门答腊岛发起试探性进攻,只是因为结果十分不好,这才不得不放弃这一打算。
随着中国军队在肖林高地以东地区开辟新的战场,马兰之战局势变得越发的扑朔迷离起来。小泉纵然已经有了定策,要利用这次战事培养南洋土著部队,为东南亚日军选拔高素质的兵源。可是作为总体上处于弱势的一方,总觉得时间拖得太久不是好事,所以,如果有立竿见影的手段机会,他认为还是值得把握的。井上成美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所以当小泉就美国人开出的新条件征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