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173节(2 / 3)

加入书签

的异象、或者疯道人的言语是梅若初他们自己安排,为自己造势,熙和帝必不会让他们接着考后来的殿试了。

那一番调查之下,梅若初、沈傲霜、穆二胖和卫奚的相关资料也一并呈送了上去。

因为重点不是这几人的背景,而且熙和帝也没那么多工夫去看几个贡士的详细履历,所以许多事项只是一笔带过。

但那一笔带过的几句话中,说了他们其实不止四人,而是六人一道下场。而且他们六人是从青州府同一间书院里头出来的,在府学里头也是同吃同住,好的形同一人。

熙和帝虽然没见过沈阁老家的子孙,但两朝首辅家的孩子,怎么可能跟寻常百姓混在一处,还形影不离、同吃同住?多少还是会有点架子的。

这个有点难办了,一甲的位置他还挺想给沈家的子孙留一留的。

眼下不出意外的话,前头四人只要没有发挥失常,殿试也将由他们包揽前四。

熙和帝倒没想着用皇权打乱他们的名次,毕竟梅若初他们已都在他这里挂了号,未来要得他重用的,他擅用职权把沈家的子孙塞进来,没得寒了他们的心。

而且若是这样做,教性情刚正的沈阁老知道了,怕是也要让他老人家不高兴。

他私心里便只盼着沈阁老家的子孙起码能稳住二甲,到时候同样是进士出身,经过考核同样能进翰林院,后头也同样能入阁。

可千万别掉到三甲里头。同进士可就再无可能继承沈阁老的衣钵了。

殿试过后的第三天,阅卷大臣完成了评卷,挑选出了十分卷子呈送上去。

这日下早朝之后,熙和帝就过来文华殿进行最后的阅卷和定名次了。

这其中还有专门的读卷官,可以由他们来给皇帝朗读,也是给皇帝减轻负担。

不过本朝是皇帝年轻,反而一众得用的大臣都已老迈,熙和帝便免了这一步骤,自己开始看卷。

看过之后,熙和帝选出了五份自己比较满意的。

其中那份最好的,凤采鸾章,字字珠玑,和上一科的穆云川所写的不相上下,不用说,肯定是那个自小就有神童之名的梅若初写的。

这个人的排名不用多说,自然是状元。

剩下那四人,倒是各有所长,有人农桑写的好,有的教育写得好,有的没有特别出挑,但也没有明显不好的地方。

熙和帝就让人把这十份卷子的糊名给拆掉,同时心中盼着能在其中看到沈阁老家子孙的名字,这样就算对方进不去前四,给个第五却是使得的。

至于沈阁老跟先帝求的假户籍,在前头的考试中‘作假’给其他科举考官看,那肯定是无所谓的。

但到了殿试这一环节,必然是要写真户籍的。不然让有心人抓住把柄,会说他倚老卖老,把从先帝那求得恩典,不把现在的皇帝放在眼里云云。

一拆之下,熙和帝才知道自己想错了,那四人之中姓沈的贡士,居然还真的是沈阁老家的子孙。

这也能说是灯下黑了,让熙和帝颇有些意外之喜。

那么毫无疑问的,这沈傲霜就是名副其实的榜眼了。

被他挑选出来的五人中还剩下三人,分别是穆寒山、卫奚和一个名叫李子峰的贡士。

前头的两人,熙和帝还是知道的,最后那个倒是无甚印象,询问了礼部官员之后,才知道这李子峰会试名次也不差,在第八名。

那自然就把李子峰排在第五。

至于探花和传胪么……熙和帝点着穆二胖和卫奚的卷子,兀自沉吟。

…………

殿试结果出来之前的这几日,是少年们自打走上科举路以来,第一次可以名正言顺的彻底休息放松的时候。

等到出了榜,他们有了各自的前程,又要有其他事情忙着了。

但眼下金榜未出,就还是得低调一些。

所以他们并不外出,就还留在书院里头,随便拿了本书看着。

手边的这些书他们可看了太多年了,字字都烂熟于胸,而且挂心着成绩,即便连梅若初,专注值也不如平时高。

沈翠干脆就捧出了自己的《胭脂修仙记》第三册 ,让他们帮着参详。

这话本子前头一二册在青州府都卖的不错,离开青州府之前,崔五娘让她抽空写第三册 来着,还说等全都写完了,再做个精装合集,甚至后头崔五娘还想着开拓京城这边的市场。

这第三册 就是完结篇了,沈翠还挺重视的,一来是自己的故事嘛,还是想有个好的收尾。二来则是银钱都在最近用的差不多了,后头在京城安家立业,还指着这话本子的后续收益。

但是她写了好几个月完成后,仍觉得不大满意。

眼下他们既然没有其他娱乐活动,便让他们来做这个。

听说原来这话本子是自己亲娘写的,穆二胖皱着脸道:“娘瞒的我好苦!”

沈翠秃噜他一把,“前头不是怕你们分心吗?如今终于考完,我可才敢使唤你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