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节(2 / 3)

加入书签

的时候这么高兴过。”

赵明柚听到这个倒是无所谓,“那是我努力应得的,要是不进步我才觉得见鬼了,但吃好吃的不行,咱也不能天天去蹭吃蹭喝,是不是?”

徐淮就听他的歪理越来越多。

张悬伸手搭在他的肩膀上,语气很是无奈,“我努力也没见它进步多少啊。”

赵明柚嘿嘿一乐,“那就是报应,学习对你得报应。”

徐小溪店里上午就把要做水煎包的面给和上了。

水煎包是比饺子要大一点,比包子要小更多,华国最出名的水煎包是在河南的平顶山跟开封,馅的话也就是猪肉粉条的,韭菜鸡蛋的最多,其他的也有虾仁的,白菜的。

用的面是要发酵的,就跟做馒头的面一样,这样捏出来的水煎包会比较松软,平底锅上倒上油,把水煎包都放进去,等到底部煎的有些微微焦,就倒上用面粉调拌的面糊,浇上去盖上盖子,等到几分钟后,水煎包底部就会有一层薄薄的脆脆的焦,到吃起来就是上面暄软的,下面焦脆的。

这个跟锅贴的区别就是水煎包用的是发酵的活面,而锅贴的面就跟包饺子的面一样,另外锅贴要前后浇两遍面糊。

水煎包里面的馅不一定会包的很多,甚至一些老师傅摊位上的口都很随意的没捏紧,但这样的水煎包更为地道,馅根本也不会漏。

徐小溪上辈子特意去吃过很多种水煎包,她主要是在山东跟河南吃到的最多,有改良的也有那种大店连锁店里做的,但味道总觉得还是差一些,直到有一次去过河南的一个大集上,人挤人,到里面才发现是谁家请了唱戏的,唱戏的大集上就会有很多卖饭的小摊子,里面就有一对年纪比较大的大爷大妈在卖早饭,他们家有水煎包,当然少不了胡辣汤,还有酱香饼,手抓饼,以及八宝粥,各种各样的,她看这路上人太多也就没走,直接坐下来吃了早饭,就要了四个水煎包,刚刚出锅的水煎包很烫的,到嘴里一咬就是肉馅流汁,底部的焦脆,那会就觉得水煎包好像就是这个味道,后来结账的时候闲谈两句,大妈的耳朵还有些问题,说话都非常大声,才知道他们两口子从结婚开始就卖煎包,大概有三十年了,一家所有的开销都是卖煎包赚到的。

她现在依旧觉得那个水煎包是她吃过最好吃的。

上午十点多店里清空,大爷大娘们也都去遛弯了。

徐小溪准备炖大棒骨,这会炖,他们放学正好能吃,吃完赶紧去学校。

徐池跟陈耳东一起到的店里。

徐小溪给他们留的鱼丸汤,今天多要了一条鱼,自从自家有了鱼以后,这做起来就真的方便太多。

大棒骨要先凉水下锅,倒料酒,葱姜都放进,煮上五分钟,捞出来过凉水洗干净,然后就直接放到一个大锅里,放水,盐,味精,酱油,耗油,一个大料包,一小把的小辣椒,葱姜都是不可少的,盖上盖就直接炖就行,高压锅太小放不下,干脆就一锅这么炖,也能好。

陈耳东是第一次喝鱼丸汤,他喝了就觉得好鲜,鱼丸真筋道,越嚼越好吃。

两个人坐在店里一口气把碗里的都喝完,身上也暖和和的。

徐小溪把大棒骨都炖上出来一下,就看天阴沉沉的,估计着要下雨,下了这场雨就到农历十一月份了,这天要更冷啊,看着就又刮过来一阵风。

徐池跟陈耳东 把店里的垃圾桶都拿出来重新换上袋子套上,还把厨房里的垃圾也都提着扔了。

徐小溪都不用管,俩人又把桌子都擦擦,果不其然,外面突然哗啦啦的就下起了大雨。

何姐那边的摊位从一早就支了两个大伞,倒是淋不到,但就是冷啊,这会收摊也不合适,就小跑着到了徐小溪店里。

徐小溪在厨房里刚刚把肉馅剁好,粉条也从锅里捞出来,正在控水,这会就十一点二十了,她从厨房里出来站在门口看了看。

“这还是下大了。”

何姐看着天都直接阴了上来,“可不是,昨天也看天气预报了,你这店里炖的啥啊,这么香。”

徐小溪笑笑,“炖的大棒骨,邻居给的多,我就让徐淮来店里吃饭。”

何姐也觉得好久都没见过徐淮了,他平时学习忙,都没过来了。

“等到他这边毕业考上一高,就去了东边,距离店里就更远了。”

徐小溪嗯了下,“可不是,等到考上大学去了外地,那不是更远。”

两个人说着话都笑了起来,养孩子就是这样,他们总是会越飞越远,也会越飞越高。

何姐也没到厨房里去,她站在门口得看着摊位,不是看人,就是怕风万一突然间大了,把伞给吹歪了。

煎包其实很好做,面要和的软一些,跟饺子一样,分成小剂子,但皮要擀的稍微厚实一些,也不用像跟饺子一样捏的很严实,随便一捏就行。

徐池跟陈耳东在厨房里,他们俩喝了鱼丸汤,干了好久的活。

“小姨,这个就是水煎包吗?”

陈耳东没见过,他只吃过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