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节(2 / 5)
令撤军。
宋军撤走没多久,后面的天道军终于赶到了,郑飞躲过了一劫,但独立军却遭受了自创建以来最惨痛一次伤亡,七千骑中战死三千多骑,剩下的人几乎人人带伤,就连军长庞万春也被流矢所伤。
郑飞与李纲的第一次交手,以李纲的战略性胜利而结束。
742,进退之间(上)
独立军自以梁山泊百名精英为根底创建至今,屡立奇功,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乃郑飞手中的王牌部队,却在杀风口中了李纲的埋伏,死伤过半,遭遇了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伤亡,郑飞简直心疼到了极点,同时也是无比的自责,都怪自己冒然突进,若不是后面的主力来得及时,宋军也没有不顾伤亡的再打下去,独立军很有可能会面临团灭,自己也将被宋军杀死甚至俘虏。
郑飞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就地在杀风口召开了军事会议,因为李纲既然已经到了大名府,还指挥着宋军设下了埋伏给了郑飞一记下马威,所以郑飞此前急于赶到大名府的初衷就已不成立了,再急着赶过去也没用什么意义,当务之急是以杀风口一役的惨败为戒,吸取经验教训,重振士气。
在会上,郑飞向全员做了一次深刻的检讨,说自己总是提醒大家凡事要胜不骄,败不馁,却没想到首先犯了骄傲自满错误的就是他自己,独立军的惨败,他负有直接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已写下了“罪己书”,命人去印发上万份,待印好后就通传全军,让全军引以为戒。
众皆惊讶万分,吴用赶忙阻止,说,“统帅万万不可,如此一来,恐影响您在将士心目中的地位!”
郑飞却不容置疑的坚决道,“难道我不说将士们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吗?难道我不说宋军也会不说吗?刻意的隐瞒与美化,只会让将士们不齿,甚至还会被敌军利用影响士气。相反,坦诚的承认错误,才能让将士们真正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并能从此事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相比所谓的地位,我更愿意让大家记住教训,在以后少死一些弟兄!”
众人听了皆感动不已。
有人提议将“杀风口”重新改为“沙风口”,去去晦气,但被郑飞否决了,不但不改名,还要立起更大的一座纪念碑,将“杀风口”三个字刻得更大一些,还要将三千多名独立军阵亡将士的名字都刻在上面,永远当作警示碑立在那里。
五日后,郑飞重新下令,全军继续前进,朝着大名府进发。
+++++++++++++++++++++++++++++
李纲率领宋军回到大名府,胜利的消息瞬间传遍各地,虽然所取得的只是一场小胜利,不过才杀敌数千,但战胜的却是贼寇的王牌部队,更是差一点就消灭了贼首郑临风,所以它所带来的意义实际上堪比一场大胜。
当然,李纲刻意的没有透露真实的伤亡,只说宋军阵亡了七百人,但实际上宋军的阵亡人数多达七千人,这也是他为什么在撤退时一定要命人将所有宋兵尸体都带走的原因,这是宋军“输”不起的一战。
总之,无论怎样,李纲的目的达到了,宋军深受鼓舞,士气迅速回升。
姚古也是彻底服了李纲,虽然他知道此战实际上宋军是败了,但能以七千条性命换来宋军整体的士气回升是值得当,而且他也深知这一仗会出现如此大的伤亡也并不完全怪李纲,毕竟所碰到的是贼寇的王牌部队,其战斗力之强超乎想象,如果当时碰到的是别的一支军队,说不定真能全歼之!
但姚古却不知道李纲之所以一定要打这一仗的真正目的,李纲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打破天道军不败的神话,也不单纯是为了恢复宋军的士气和勇气,他的另一个重要出发点是想在此战中全歼敌军的先头部队,所谓的全歼,就是全部杀死,连个俘虏也不要,而且还要变着花样的杀,好以此来激怒贼寇,继而在令贼寇失去理智的同时也断绝姚古与西北军投降敌军的退路,因为他自始至终都不曾真正相信过姚古的话!任何忠诚都是可以改变的,只要代价足够大。
不过,虽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但能将贼首郑临风的亲卫军杀死几千人,逼得郑临风险些丧命,也算起到了相同的作用,李纲认为贼首郑临风必然恼羞成怒,很快就会尾随而来对大名府发动猛攻进行报复,他便一回到大名府就立刻排兵布阵做好了准备,谁料,接下来的几天大名府外竟是风平浪静,连个鬼影都没来,李纲不由有些纳闷,暗道莫不是杀风口一战把那郑临风给杀怕了,贼寇已经撤兵了?而随着前线斥候的不停回报李纲才的得知,贼寇原来并没有撤兵,而是在杀风口一带驻扎了下来。
李纲突然有了一种很不好的感觉,马上派出更多的斥候去刺探贼寇的情况,当他得知贼寇正在派人在杀风口雕刻一尊更大的石碑,还是命名为“杀风口”时,他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而当他拿到一张据说是从敌军军营中被风吹出来的纸,看到纸上所印写的“罪己书”三个大字以及所有的内容时,他的表情看起来就像是吃了只苍蝇般难看!
李纲明白了自己这一次是碰见对手了,一个真正可怕的对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