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2 / 3)
见雷震要说话,唐寅摆摆手,含笑说道:“本王并不勉强你,是去是留,也全凭你自己的意愿。”说完话,他目光一转,又看向南业,笑问道:“南业,你也不愿投军?”
南业急忙拱手答道:“小人学识尚浅,能力不足,怕在军中任职会害死军中弟兄。”
唐寅暗暗点头,南业倒是有自知之明。他说道:“本王有一事不解,不知你能否告之。”
“啊,大王客气了。大王有话请讲,小人知无不言。”
“这两天的比武,你都未使出全力吧?”唐寅正色问道。
一旁的魏轩和叶堂闻言顿是一惊,在他俩看来,他们四人中最弱的就属南业,两场获胜全凭运气,从没想过他是故意隐藏实力。
南业先是一愣,随后欠身说道:“大王英明,小人确实未在两场比武中使出全力。”
想不到他承认的如此干脆,唐寅乐了,问道:“这是为何?”
“小人并非故意藏拙,而是在趁机磨练。”南业正色的解释道:“小人虽然自幼修炼灵武,但从未与旁人交过手,更没有与敌对战的经验,所以趁着这两场比武的机会,小人想多增长一些实战的经验和技巧,说不定还有机会留到最后,摘夺桂冠。”
“哈哈——”唐寅仰面而笑,暗道一声聪明,如果真如南业所说,他没有对敌的经验也不懂对敌的技巧,那么先找些实力较弱的对手做磨练是最佳的选择,而且在接下来的比武中,他的对手会越来越强,这也更有利于他的成长。
唐寅赞道:“机智、聪颖,深知自己之所长、自己之所短,不在乎旁人的猜忌和藐视,只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南业,你很适合在军中为将,留下来吧!”
他的夸赞无疑给了南业很大的信心,也让他彻底打消了心中的顾虑。他站起身形,恭恭敬敬地跪地叩首,说道:“小人多谢大王隆恩!”
“起来吧!”唐寅喜形于色,含笑挥了挥手。以南业的灵武和头脑,不仅是员猛将,也是员智将,目前风军当中最缺少的就是象他这样文武双全的将领,能把南业收如己用,唐寅自然很高兴。
随后他又看向魏轩和叶堂二人,询问他俩是否已愿留在军中。魏、叶二人皆无异议,离座叩首施礼,向唐寅谢恩。
四个人,除了雷震之外,全部表示愿意留在军中,向唐寅效忠,为国家效力。
唐寅的心情显得格外的好,宴会上,他连连向众人敬酒,并一再表示‘既入风军,便为兄弟,以后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看他如此平易近人,四人也渐渐的不再象刚开始时那么拘谨,放开酒量,与唐寅对饮。
一场宴会下来,四人又对唐寅的印象改观了许多,感觉他没有一丁点君王的架子,而且还和平民身份的他们称兄道弟,这一点恐怕连朝中的大臣都做不到。
他们哪里知道,唐寅向来的亲军的,重武轻文,也只有在军中将士们面前,他才会表现出他最仁慈、最和善的那一面。
第二天,比武继续。
这回的对阵是雷震和叶堂,南业和魏轩。
今天的比武,唐寅有亲自前来观战,也是对他们四人的实力做进一步的了解。
首先出战的是雷震与叶堂二人。
这两位一上场就各施绝技,打成了一团。
雷震力大,修为也高深,所使的招式大开大合,一把开天战戟,挥舞的虎虎生风。
叶堂力气不如他,修为不如他,自然不会与他硬碰硬。但无论是格斗技巧还是灵武技能,叶堂皆有过人之处,此外他的骑术也精湛,坐在马上,左突右冲,游走自如,时不时的杀招也让雷震头痛不已。
时间不长,二人已激战了三十个回合,未分胜负,周围观战的风军将士看得热血沸腾,也不知该为谁欢呼好了,一个劲的鼓掌尖叫,嗓子都快吼哑。
叶堂的游斗固然有效,但也极为耗费体力,短时间内还能坚持,时间一长,他人能挺得住,战马也受不了。
见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叶堂虚晃一招,败下阵去。
正打在兴头上的雷震哪里肯放他离开,催马便追。
听声音雷震有追上来,叶堂心中暗喜,他快速地从战马的得胜钩上取下一把长弓,并从肋下抽出一支钢箭,侧耳聆听背后的动静。
雷震的马蹄声越来越近,近到叶堂已能听到对方战马的喘息声,猛然间,他将藏于身前的弓箭端起,转回身,对准雷震的面门就是一箭。
这毕竟是比武,并非生死之战,叶堂也有手下留情,未将钢箭灵化,但即便如此,他这突然的一箭速度也极快,而且他和雷震的距离太近,钢箭刚一离开长弓,便已飞到雷震的近前。
雷震又没有透视眼,不可能隔着叶堂的身躯能看到他藏于身前的弓箭,对这突如其来的一箭他也是措手不及,不过可能是猎户出身的关系,雷震的反应太快了,在千钧一发之际,他身子尽力向旁一偏,只听啪的一声,钢箭磨着他面颊的灵铠呼啸而过,不过与此同时,雷震手中的灵戟也扫在叶堂的后腰上,将他
↑返回顶部↑